『科技有点牛』线下文娱自救独家调查||疫情催生新机遇:一场脱口秀与用户的“双向养成”( 二 )


期间 , 在许多网络平台上 , 脱口秀的存在感从未如此高 。 快手2月22日携手李诞推出了《诞愿人长久》;抖音2月24日上线了欢乐DOU包袱、3月7日《喜剧场》;腾讯微视联手硬核喜剧展开线上活动……
『科技有点牛』线下文娱自救独家调查||疫情催生新机遇:一场脱口秀与用户的“双向养成”
文章图片
此外 , 在传统视频网站中 , 腾讯视频上线了脱口秀专场节目《笑场》;优酷推出了付费脱口秀专场《庄谐不二》;搜狐视频3月6日开始了系列直播《喜剧开放麦》……
一直以来 , 因剧场表演的局限性以及国内市场的不成熟 , 脱口秀进入大众视野的每一步 , 都与线上发展密不可分 。 1996年央视《实话实说》节目开播 , 节目形式以谈话为主 , 这种节目形式在国外被称为“脱口秀” , 但彼时人们还不习惯这么叫它 。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 脱口秀节目开始在综艺荧屏上不断涌现 , 《壹周立波秀》《金星秀》《今晚80后脱口秀》令脱口秀这门艺术以及一批优秀脱口秀演员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 而后 , 网综迎来快速发展 , 出现了《晓说》《奇葩说》等精品 , 也出现了《暴走大事件》《非正式会谈》等圈层作品 。
再后来 , 《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掀起了一股“吐槽文化” , 其在形式与内核上也更加接近线下的单口喜剧脱口秀演出 , 同时也让不少线下演出开始受到关注 。
济南脱口秀俱乐部田明媚对此十分感慨:“早期开放麦上台讲网络段子、学相声报菜名的都有 , 一度担心我们会成为炮灰俱乐部 , 好在节目播出后 , 观众开始知道单口喜剧的‘游戏规则’ , 并且逐渐接受这样的艺术形式 。 ”
『科技有点牛』线下文娱自救独家调查||疫情催生新机遇:一场脱口秀与用户的“双向养成”
文章图片
线上脱口秀节目 , 是单口喜剧除线下剧场外大众认知这门艺术的主要方式 , 也是厂牌上行通道的主要途径 。 与此同时 , 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里 , 除了综艺 , 其他各式各样的单口喜剧线上尝试却并不太顺利 , 不少团队都有推出过线上产品 , 大多无疾而终或无奈夭折 。
唐蒜铺子2015年便开始尝试以短视频的形式输出内容 。 啸雷向“看电视”介绍 , 当时主要是由团队成员完成剧本的创作 , 再寻找愿意共同合作的拍摄团队和场地等 , 希望探索内容传播的边界 , 几年下来做了不少尝试 , 但都不算太成功 。
曾经 , 单口喜剧类脱口秀的线上步伐充满坎坷 , 而如今在2020年的这个春天 , 脱口秀演员们却在线上点亮了疫情下单口喜剧的一线生机 。 单口喜剧以短视频、直播、音频的形式大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 让观众宅家也能享受单口喜剧的脱口秀魅力 。
『科技有点牛』线下文娱自救独家调查||疫情催生新机遇:一场脱口秀与用户的“双向养成”
文章图片
脱口秀艺术与观众
在线上的一场双向“养成”
厂牌发力、平台助推 , 疫情期间单口喜剧集体迁移“搬家”线上 。 这让脱口秀在线上收割了更为庞大的受众群体 , 也打破了剧场表演的时空局限 , 但剧场脱口秀走到线上并非只是换个表演渠道那么简单 。
在线上 , 脱口秀网络观看的用户培养、内容模式都尚未成熟 , 脱口秀表演与其互联网观众的双向“养成”才刚刚开始 , 二者在呈现形式、表演内容、精神内核上彼此潜移默化、相互影响 。
在呈现形式上 , 单口喜剧在线上“云表演” , 脱离了线下剧场 , “观众沉浸式体验的快感荡然无存 , 现场的温度湿度、演员的气息节奏都会因为手机和电脑的荧屏而被阻隔 , 观看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受众对于内容的关注点和关注角度产生微妙的变化 , 因此线下的成功无法照搬到线上 。 ”唐蒜铺子啸雷向“看电视”强调道 。
『科技有点牛』线下文娱自救独家调查||疫情催生新机遇:一场脱口秀与用户的“双向养成”
文章图片
糖蒜铺子线下演出与观众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