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实验室▲社会速度研究:当代主要理论轴线

本文原载于《国外社会科学》(京)2014年3期
【摘要】以“速度”为主要社会特质之一的“速度社会” , 已是一个当代社会情境和普遍的全球趋势 。 近十年来 ,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开始探讨速度的意涵、速度社会的诸多特殊现象、速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速度问题的可能取径 。 这也使得社会速度研究开始成为当代社会学的新兴领域 。 不过 , 社会学究竟如何确立自身独特的速度研究取径 , 显然是进行社会速度研究时的首要问题 , 而这个问题至今却仍纷杂无章 , 缺乏一个脉络性的思考与整理 。 这也使得社会速度研究常难以找到一个开始进行的着力点 。 有鉴于此 , 本文旨在批判性地梳理以往的社会速度研究 , 试图厘清三条主要的社会速度研究理论发展轴线 , 以指出未来社会速度研究可能的探讨出发点 。
【数码实验室▲社会速度研究:当代主要理论轴线】【关键词】社会速度;竞速学;时空压缩理论;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作者介绍】郑作彧 ,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一、速度的论题化
1909年 , 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在法国的《费加罗报》上 , 发表了一篇题为《未来主义宣言》的文章 。 《未来主义宣言》是一种艺术理念的宣扬 , 强调艺术家应实际表现出人们当代的生活体验 。 而当代生活体验最核心的特征在于“速度” 。 因此 , 马里内蒂声称:“这个世界因为一种美而更加壮阔了:一种速度之美 。 ”未来主义将“速度”这一概念从单纯的物理现象中解放出来 , 首次将其作为一个社会文化主题加以探讨 。
倡导与标示“速度”的未来主义 , 在发起之时是一个相当创新、富有吸引力的艺术思潮 , 一时间蔚然成风 , 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 。 伴随着许多加速科技的发明 , 速度也逐渐普遍被视为“进步、美好”的象征 。 马里内蒂甚至激烈地指出:“人们必须要责难、鞭笞、折磨那些恶意反对速度的人!”在未来主义的提醒下 , 越来越多的社会理论家已经注意到“速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 有些学者对速度有着正面的评价 。 德国古典经济社会学家维尔纳·松巴特在20世纪初便指出 , 整个社会的加速是资本主义得以不断运作下去的重要元素 , 因此“速度!速度!这已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格言词汇了!”当代德国社会哲学家布罗伊尔也直接说道:“速度已是我们今日的神 。 ”
但是 , 也有许多学者对速度社会的兴起并不是那么乐观 。 他们认为 , 速度已经给当代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 过快的生活步调今天时常会造成过劳疾病 , 也让人们缺乏时间培养人际关系 。 捷克裔文学家米兰·昆德拉因而充满警示地说道 , “这个时代沉湎于膜拜速度的幽灵” 。 这些批判观点 , 在近十年造就了在全世界都引起广泛回响的“慢活运动” 。 有调查研究显示 , 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当中 , 高达89%的受访者感到生活步调过快 , 希望社会速度能放慢下来 , 足见现代社会中速度的改变在中国已是值得关注的主题 。
速度究竟是令人崇敬的“神”还是邪恶的“幽灵” , 这两种观点之间的辩证张力已强烈凸显出来 , 速度在今天已经与现代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 。 近十年来 , 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家开始探讨速度的意涵、速度社会的诸多特殊现象、速度为人类生活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速度问题的可能取径 。 这也使得社会速度研究开始成为当代社会科学中新兴而重要的领域 。
不过 , 社会科学究竟如何提出自身独特的速度研究取径 , 至今仍缺乏一个脉络性的思考与整理 , 也使得社会速度研究常难以找到一个开始进行的着力点 。 社会科学若要深入探讨当代社会的加速现象 , 首先必须梳理当代相关理论的发展轴线 。 至今社会速度研究有三条具有继承性的取径 , 分别是法国文化理论家保罗·维希留提出的竞速学、美国人文地理学家戴维·哈维提出的时空压缩理论 , 以及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 借此理论梳理 , 本文将以对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批判作结 , 以期未来的社会速度研究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 (此处有必要先澄清 , 本文并不是在零散地介绍三位理论家的思想 , 而是旨在从维希留的竞速学开始 , 借由批判性的理论梳理 , 脉络性地导出社会速度研究至今最重要的三条思路发展轴线 。 如同下文将可以看到的 , 本文虽然在三个部分当中分别着重于维希留、哈维与罗萨 , 但并没有仅限于这三位学者 , 而是会批判性地对三条社会速度研究理论发展轴线当中相关的重要学者及其研究进行评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