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日充游戏7千多元 江西11岁男孩游戏充钱( 二 )


网络游戏自产生以来 , 发展迅速 ,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 , 2020年 , 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86.87亿元 , 比2019年增加了478.1亿元 , 同比增长20.71% , 保持快速增长 。从细分市场来看 , 2020年 , 我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2096.76亿元 。
家长对氪金游戏提出要求
在游戏免费、道具收费的模式下 , 游戏氪金一直被外界视为游戏厂商成功运用玩家心理的手段 。但随着未成年人加入游戏玩家队伍 , 其充值行为被认为具有不理性、未充分认识等特性 , 常由家长发起退费申请 。2018年 , 一位B站Up主“小师丈”开始统计被曝光的未成年人大额游戏充值退款案例 。截至目前 , 该Up主收集了367个相关案例 , 统计出高达2457万元的消费金额 。
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蒋淑蒙认为 , 未成年人进行的网络充值、打赏 , 因行为能力缺陷而引发交易风险 , 涉及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的效力问题 。
2020年3月 ,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统计数据显示 , 有关未成年人网游消费投诉 , 消费者反映的突出问题有三:一是实名认证环节存在漏洞 , 未成年人可一键登录;二是收费游戏未事先明示“免费试玩”诱导;三是收费环节无验证 。
针对未成年人游戏认证问题 , 腾讯游戏相关负责人表示 , 2017年至今 , 腾讯游戏的未成年人体系已优化至3.0版本 , 在“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监管”的问题上 , 腾讯游戏扩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范围 , 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进行甄别 。该人士表示 , 目前 , 客服端的未成年人消费申诉量 , 与扩大人脸识别应用之前相比显著下降 。
此外 , 南都采访人员从网易游戏相关负责人处获悉 , 网易游戏旗下所有在线运营网游均严格实施账号实名制度 , 有效限制和管理未成年用户的游戏行为 。若系统监测到实名登记是成年 , 但存在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特征的账号 , 将依据规则生成预警工单 。
未成年人大额游戏消费问题应社会共治
在法律上 , 未成年人充值游戏行为如何判定 , 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律师毛鹏认为 , 家长的退款申请拥有法律的支持 , 但退款是否成功仍依据各项事实 。毛鹏表示 , 法律规定 , 未成年人利用家长账户充值网络游戏 , 尤其涉及大额充值情形 , 明显超出其正常年龄、智力判断状况范围 , 相关充值行为应认定为无效 。但退款申请能否获得支持 , 家长有无过错?企业是否履行应尽义务 , 都是需要考虑的情形 。
从游戏企业角度看 , 在前期游戏注册及认证环节 , 游戏厂商是否尽到相关识别未成年人的努力或工作?是否履行相关注意义务?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若游戏企业已履行相关提示和识别义务 , 即便最终认定充值行为无效 , 游戏公司可不用全额退款;若游戏公司未履行相关提示义务 , 则将来如果认定充值行为无效 , 游戏公司可能仍面临全额退款 。
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属于法定职责 , 且法律上没有规定除外责任 , 因此 , 无论孩子是在家长配合上玩网游和充值 , 还是绕开家长玩网友和充值 , 最终可能都会认定家长存在一定过错 , 只是家长是否对自己的支付账户设置密码 , 是否及时发现支付账户的异常 , 对认定家长过错程度大小和比例可能有一定影响 。
毛鹏律师指出 , 此类事件在司法举证上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实际充值者为未成年人 , 且充值未经父母同意的举证;游戏公司所采取的识别、或进行阻止等相关行为或措施 , 这些因素 , 对最终结果认定都有很大影响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处王子尤认为 ,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充值管理问题是属于社会共治的范围 , 从监管立法、确权 , 到游戏厂商提高监管职能 , 以及学校、家庭的教育责任 , 都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