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余年 , 多少英雄豪杰埋骨他乡 , 又有多少无名走卒葬送田间 。
中国古时的传统礼教告诫人们 , 入土为安 , 死者为大 , 不同于今日“火葬”“水葬”“塔葬”“崖葬”等多种埋葬方式 , 因此在人们的认知视野中坟墓应该“遍地都是” 。
文章图片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无论是如今的城市地区或是乡村地带 , 坟墓都只以很小的比例存在 , 这究竟是为何呢?
一、历史渊源
中国人对于土葬的了解始于中国先秦时期 ,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出土揭开了中国古代最早土葬的源头 , 5万平方米的史前遗址 , 出土了250座墓葬 , 庞大的墓葬群为中国丧葬业考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资源 。
文章图片
但不难发现 , 目前最早的墓葬群其埋葬的人群中含有大量的珍贵陪葬品 , 种类繁多且均为不菲之物 , 这对于贩夫走卒来说是难以企及的珍惜物件 , 因此其身份地位初步判定为朝代中的显贵 。
20世纪50年代末出土的大汶口遗址再次验证了中国“非贵不葬”的历史习俗 。
文章图片
大汶口遗址的墓葬群共82万平方米 , 发现墓葬189个 , 并且随葬品中不仅有名贵珠宝 , 还有各种史前建筑 , 其中经过历史学家考究 , 其墓葬为父系氏族墓葬 , 所葬之人为该父系氏族中的首领及亲眷 。
由此不难理解 , 在中国先秦时期能够被土葬的人群一定为权势之人 , 与今日“人人可葬”的理念相差甚远 。
文章图片
说完先秦时期的“贵族墓葬” , 再来看看汉代的墓葬 , 汉代墓葬中已然出现平民阶级的墓葬 。
2012年河北省邯郸市107国道渚河附近发现了西汉时期平民的墓葬群 , 共93座 , 出土物件较少且较为平凡 , 通常为日用碗筷等器具 , 埋葬方式也以夫妻合葬为主 , 目前考古专家推断可能为“家族”墓葬群 。
文章图片
尽管汉代已然出现平民阶级的墓葬群 , 但数量较之古时人们的人口基数而言相差甚远 。
不难推测 , 伴随着礼法制度不断完善 , 平民阶级的社会地位被不断压低 , 社会资源分配也逐渐减少 , 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归国家所有 。
在官吏对土地的使用上很难实现腾出专门的墓葬群为平民使用 , 因此中国古时候的墓葬较少 , 且绝大多数为贵族 。
文章图片
二、自然变迁
土葬的显著标志是墓碑 , 现今墓碑通常由汉白玉、山西黑等优质石材打造而成 , 能够在风雨的侵蚀下保持较长时间的不腐烂 , 不变色 。
而古时的墓碑通常由木牌或竹板构成 , 竖立在田间地头 , 每日风吹雨淋 , 长此以往需要时常更换 , 当日久无人照理后木牌便会随着自然的变化而逐渐消失于天地 。
文章图片
自然变迁不仅包括风雨的侵蚀 , 同样有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古代的防灾减灾系统较今日相比相差甚远 , 地域归属感也无法与今日的现代社会比肩 。
当人们都在为温饱奔波忙碌之时 , 自然界灾害的出现往往不会使人们进行灾后重建 , 而是采取远走他乡 , 另谋生路 。
文章图片
而此时自然灾害摧毁的坟墓就荡然无存 , 没有丝毫踪迹 , 亲友在怀念时往往也只在心中怀念 , 而不会再建墓碑予以悼念 。
久而久之平民坟墓便随着自然风貌的变迁而逐渐消失 , 能够在历史岁月中留下的都是对“礼”较为看重的“仕人”或“官人” 。
文章图片
思想观念中对祖宗的敬畏以及对礼法的尊敬 , 方可在自然风貌的变动侵蚀下始终保持对故去之人的尊敬 。
三、人文因素
坟墓不仅需要建设 , 还需要良好的保存 , 更需要谨防“摸金者”的觊觎 。 众所周知 , 中国古代官府曾专门设立“盗墓机构” , 其主要职责就是深入墓穴寻宝后将其带出 。
文章图片
如东汉时期一代枭雄曹操就曾设立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样的军职 , 专门负责挖掘墓葬中的宝物 , 用以缓解朝廷军饷开支不足的问题 。
- 【爱历史】西汉时期的军事劲敌是匈奴,那东汉时期的军事劲敌又是谁呢?
- 【历史故事】恐怖的诅咒魔椅:坐过的人必死无疑,究竟是骗局还是超自然现象?
- 【游戏迷】瓜主爆料:AG600万卖初晨,一诺转型打野,月光教练有望再度复出
- 【历史故事】我叫赵甲第:赵甲第继承家业,揭开陈红熊真实目的,齐冬草被骗了
- 【爱历史】开国将军张力雄,现存党龄最长的老人,今年109岁,身体依旧硬朗
- 银行们也可以考虑下网商银行的一些方法 怎么能联系上网商银行
- 【爱历史】血腥的大唐:帽子不带点颜色,戴起来很不舒服,其中包括皇帝皇后
- 【爱历史】一组80年代的老照片,张张都是经典,看完能勾起许多人的童年记忆
- 情人节带女友游戏还有这款
- 【历史故事】古来征战几人回?历史上惨烈到让人敬仰的3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