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和气象有哪些关系?
三星堆的“盲盒”应该怎么拆?
沉睡数千年
再醒惊天下
文章插图
相信这两天
大家都被三星堆最新考古发现
刷屏了!
3月20日
三星堆遗址重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19年底至2020年间
新发现6座“祭祀坑”
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
鸟型金饰片、巨青铜面具
青铜神树、象牙、玉琮等
重要文物500余件
相信看了直播的朋友都会发现
20日当天,广汉下着
淅淅沥沥的春雨
这是否会对发掘工作造成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
参与此次考古工作的专家表示
相较于1986年的“抢救式发掘”
这次大家准备充分
天气的影响被降到了最低
文章插图
在考古界一直有这种说法
“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
不仅日晒雨淋对文物来说是大忌
气温、湿度的变化
也会助长微生物等对文物的破坏
文章插图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
这次在发掘现场
早已搭建起六个考古大棚
可以阻挡日晒雨淋对文物的影响
文章插图
为了更好地保护出土文物
工作人员还搭建了科考平台
使文物发掘修复环境
【拆开三星堆的“盲盒”要关注哪些气象条件?】保持恒温恒湿的状态
文章插图
在发掘现场,工作人员还对
出土的大口尊覆上一层塑料薄膜
据介绍,这是为了保持湿度平衡
文章插图
更重要的是
针对这次发掘工作
当地气象部门及时为
文旅部门及工作组
滚动提供72小时天气预报
和气温、相对湿度等关键气象
要素实况数据
全力助力考古工作
这因如此,参与这次考古工作的专家评价:
相较于1986年的三星堆发掘
本次科技含量更高!
文章插图
除了保障考古工作,气象人为何要关注三星堆考古发现?
这是因为,在对三星堆文明消失的众多探究中,学术界有一种声音指出:三星堆文明的神秘消失,古环境演变应是重要原因,这与全球性古气候变化有关。很多古气候学者期待,能从三星堆考古发现中,进一步探索古气候变化的真相。
文章插图
殷商时期,中原文明就饱经气候灾害困扰。这在甲骨文中也有体现。殷商时期也与三星堆三、四期时间相仿。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舒扬
根据对孢粉及古动物、古植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海侵及考古资料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全新世大暖期结束于3000年前,其间经历了许多冷暖与干湿气候波动。此时全球气候伴以各种灾害天气现象。在中纬冰川外围的广大地域则表现为多年性持续干旱并伴以突发性洪水的酷烈气候,成都平原自然也未能例外。
文章插图
这一著名文物通常被视作太阳的象征,也象征对自然气候的崇拜。
多数学者认为,在距今3000年前左右存在着一个气候变冷的事件:恰对应于三星堆主体文化期的最后阶段(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600年)。
从地理位置上看,成都平原地处我国东部季风与青藏高寒区的交接地带,西山坡面为迎风坡,导致这一带夏季雨水集中,盆地地形又使得河流沿地势向四川盆地中央聚集;并且龙门山山体构造高隆且活跃、岩质易碎,使得岷江和沱江水系具有易徙性,河流经常改道。如此一来,一旦出现突发性洪水,成都平原便将受到严重的水患。
文章插图
三星堆金权杖。
因此,“水”应当是与早期成都平原文明发展演变最为相关的因素之一。古蜀王的形象,既有来自鱼的,来有也有水鸟的。三星堆金权杖上也有类似图形,同样佐证了水对于三星堆先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文章插图
付顺等学者曾在对成都平原古环境演化进行研究后,认为距今3000年前左右的气候突变事件,在广汉地区的具体表现为洪水流量呈经常性的、突发性的变幅增大,导致山前冲积扇上的河流摆动迁徙加强,以致其中一次突发性河流改道,可能冲毁了三星堆古城。
- 曹州堆绣|好品山东丨400年的传承技艺 曹州堆绣展现永恒之美
- 票数|四川稻城皮洛遗址、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入围!
- 新发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出土编号文物11000余件
- 庚续|好品山东丨400年的传承技艺 曹州堆绣展现永恒之美
- 考古|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已出土编号文物过万 近完整器超过2400件
- 文物|三星堆遗址祭祀区: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出土编号文物11000余件
- 出土|三星堆遗址祭祀区: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出土编号文物11000余件
- 陈贝儿|TVB主持人陈贝儿探访广州非遗,全新纪录片《传承之路》埋堆堆APP全网独播
- 方印|良夜当须秉烛游
- 椁室|挖地基发现明朝古墓,全部墓墙都用青花瓷堆成,专家:从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