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财经」“逆全球化”的沙盘推演:雷声大雨点小

疫情背后是全球“低增长高动荡”模式难以维系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至今 , 对全球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冲击或前所未有 。 从直观数据走势上看 , 或已超过2008年次贷危机、2012年欧债危机 ,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 , 与1929年“大萧条”之初的走势颇有相似之处 。 虽然目前推断是否会出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破产的“雷曼式金融危机”还为时尚早 , 但全球经济衰退已是必然 。
近期 , 美国、日本等国家宣称将出台政策 , 补贴本国企业“回迁”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 美国、日本等国“暗流涌动”的背后 ,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体系的更深层次冲击正逐步显露 。
对于市场和经济的冲击程度而言 , 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一次疫情——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和本次疫情相比或也相形见绌 。 西班牙流感尽管感染了全球1/3以上人口 , 造成了3000万~5000万人口的死亡 , 大流感期间美股最大跌幅也仅为23% 。 且在1920年 , 即疫情结束仅1年之后 , 全球经济迎来了持续近10年的“柯立芝繁荣” 。 另外 , 与本次疫情逆全球化和各国不信任明显加速不同 , 西班牙大流感还是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重要催化剂 。 这表明 , 在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之外 , 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本次疫情本质上是一种催化剂 , 加速了全球经济体系中脆弱环节的瓦解 。
造成这种全球经济体系的脆弱性的本质原因是:次贷危机之后的12年里 , 各发达经济体政府为了应对经济下行 , 没有对经济深层次结构问题进行改革 , 而是采取大幅举债和货币持续宽松的方式“饮鸩止渴” 。 然而 , 每一轮举债和货币宽松在进一步加重结构扭曲的同时 , 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却越来越小 , 全球形成了“低增长 , 高震荡”的常态化模式 。 2016年以来 , 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摩擦等事件频发 , 正是这一体系越来越难以维系的直观体现 。
对于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体系“脆弱性”分析及其可能的演绎路径:我们在《美国资产负债表的“三重坍塌”如何演绎》详细分析了美股十年“回购”泡沫和美国企业债务危机的可能演绎;在《桑德斯“突围”将对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中分析了贫富分化和政治极化下“民粹主义”的崛起路径 。 本篇报告我们将聚焦疫情冲击下 , 全球经济体系另一潜在风险:全球化的脆弱性 , 疫情对这种脆弱性的触发机制以及在短、中、长期不同的主导矛盾下 , “逆全球化”可能的演绎节奏 。
“制造业空心化”弊端在疫情下加速显现
1.跨国企业产业外迁造成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和中产阶层萎缩
全球化在过去40年中 , 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 , 由于发达国家用工成本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 跨国企业将制造业产业链分隔、转移至低成本发展中国家的行为 , 造成了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和中产阶层萎缩 。
从用工成本考虑 , 比如:美国制药行业研发人员的工资成本相当于印度市场相同水平的5倍(且不必负担福利金) 。 此外 , 曹德旺在《美国工厂》纪录片中也曾提及“以福耀玻璃为例 , 美国人工成本是中国的3倍 , 且美国工人受不了所谓的高强度工作 , 往往诉诸于所谓‘工会’ , 这造成了福耀美国工厂的成本整体比中国高36%左右” 。
这种成本差异带来的高昂利润 , 驱使产业不断外移 , 缩减了产业流出国的本土就业岗位 。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人员RobertScott认为 , 从2001到2019年 , 美国至少有100000家制造业工厂迁往他国 , 近500万就业岗位流失海外 。 这造成了美国制造业严重衰退 , 其税后利润占美国企业整体利润的比重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47%下降至目前的不足20% 。
「晨财经」“逆全球化”的沙盘推演:雷声大雨点小
文章图片
「晨财经」“逆全球化”的沙盘推演:雷声大雨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