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管』【上海一周】7天两场“千人大会”,传递什么信号


 『卫生应急管』【上海一周】7天两场“千人大会”,传递什么信号
文章图片
1
七天之间,上海开了两场从市委直通基层、规模超千人的电视电话会议,广受关注。
4月7日,召开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并发布《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13日,上海召开的全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工作推进大会,同样颇为特别。
根据原先的计划,它本应是今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的“开工大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尽管受疫情冲击,但针对“两张网”的工作“一直没有放松”。
两场大会,都强调要将城市视作“有机生命体”。如果比照一个生命体,着眼于经济循环畅通的“一网通办”,相当于一个“循环系统”;着眼于城市运行管理,及时感应、监测并处置问题的“一网统管”,更像一个“神经系统”。而意在确保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体系,多少像一个“免疫系统”。
要让城市生命体健康运转,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个意义上,两张“网”一个“体系”,显然是城市治理层面的无形“基础设施”。而这种“治理基础设施”,会直接影响超大城市的运转水平,当然也直接关乎人们熟知的基建、新基建。
而在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后,上海对这些城市治理“新基建”的态度,也折射着一种深层的治理观。
 『卫生应急管』【上海一周】7天两场“千人大会”,传递什么信号
文章图片
2
两个月来,上海始终强调“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随着疫情走势变化,“两手抓”各自的侧重点不断在变,但有一个遵循始终不变:上海要两手“抓”的,不仅是表面的防控措施和发展项目,不仅是具体政策,亦是一整套深层次的制度体系。
这套体系,支撑着上海在近乎“战时”考验中的作为,又在疫情带来的特殊场景下,不断接受检验。
在公共卫生建设大会上,李强就表示,此刻开这样一个会,既是要“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全面做好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更是为了“着眼长远、谋求长效,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
此前他曾表示,疫情这场冲击,亦可视作上海的一次特殊机遇。其中就包括抓住问题集中暴露的契机,在公共卫生体系乃至整个城市公共治理中,着力“补短板”。
“这次疫情暴露出我们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还有不少短板,比如人均病床数、ICU床位数等,就低于国际发达国家、发达城市水平。”4月1日,李强在市委季度工作会议上说。
几天后,在公共卫生建设大会上,他进一步谈到,基层社区防控能力、专业化公共卫生人才配备、高端医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等,都不乏提升空间。
“与重大疫情的严峻挑战相比、与超大城市面临的现实威胁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相比,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还有不少不适应的地方。”正是因此,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整体性重塑,既是从长计议,亦是眼下的迫切需求。
 『卫生应急管』【上海一周】7天两场“千人大会”,传递什么信号
文章图片
李强特别强调这是“整体性重塑”,而不是简单的修补。这意味着,整座城市需要在体系、机制和制度上下功夫,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它要合乎“统一高效、响应迅速、科学精准、联防联控、多元参与”的要求,并如李强概括的那样,着力做到“安全防线更牢固、应急防控更高效、科技赋能更有力、支撑保障更到位”。
换句话说,它要在日常状态下稳定高效运转,充当“健康城市”的监测者、守护者;一旦出现突发应急事件和重大疫情,则能够迅速调动兵力、排兵布阵、战而胜之。
而这也不只是医疗卫生一个块面的问题——整套公共卫生体系,涵盖了临床、科研、社会动员乃至社会心态调适等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