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艺术』历代名迹里的桃花源与文人隐逸,故宫六百年鉴赏11|( 三 )


『古代艺术』历代名迹里的桃花源与文人隐逸,故宫六百年鉴赏11|
文章图片
《仿赵伯驹桃源图》(局部) , 清 , 王炳绘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古代艺术』历代名迹里的桃花源与文人隐逸,故宫六百年鉴赏11|
文章图片
《仿赵伯驹桃源图》(局部) , 清 , 王炳绘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清初四僧”之一的朱耷为前明宗室 , 面对家国之悲 , 民族之恨 , 却无力抗争 , 只得出家为僧 。 他习静修真 , 参研书画 , 以此抚慰内心的亡国之痛 。 朱耷深爱《桃花源记》 , 时常书之 , 以表达其誓不与清廷合作而追求世外桃源生活之意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行草书桃花源记》即为朱耷书录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之作 , 下钤“可得神仙”、“八大山人”、“遥属”等4印 。 书前配有清无名氏山水画一段 , 尾纸有近代陈师曾、齐白石题跋二则 。 据署款 , 此书写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 作者时年71岁 。 该书学东晋王献之 , 兼融小篆之体 , 笔法纯朴圆润 , 笔势流畅 , 意尽笔止 , 有傲岸之情态和奇妙之格调 , 为朱氏晚年佳作 。
『古代艺术』历代名迹里的桃花源与文人隐逸,故宫六百年鉴赏11|
文章图片
朱耷《行草书桃花源记》卷(局部) , 故宫博物院藏 。
『古代艺术』历代名迹里的桃花源与文人隐逸,故宫六百年鉴赏11|
文章图片
朱耷《行草书桃花源记》卷(局部) , 故宫博物院藏 。 《行草书桃花源记》释文:晋武陵人渔 , 忘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夹岸 , 数百步中无杂林 , 落英缤纷 。 渔人甚异之 , 复前行 , 欲穷其林 。 尽水源 , 得一山 , 山有小口 , 初极狭 , 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 , 豁然开朗 。 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其中往来耕作 , 男女衣着 , 悉如外人 。 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 , 乃大惊 , 问所从来 , 具答之 。 便要还家 , 设酒杀鸡作食 。 村中闻此人 , 咸来问讯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遂不复出焉 , 既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 , 乃不知有汉 , 无论魏、晋 。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 皆叹惋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皆出酒食 。 停数日 , 辞去 。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 , 得其舟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 及郡下 , 诣太守 , 说如此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寻向所志 , 遂迷不复得路 。 南阳刘子骥 , 高尚士也 。 欣然规往 , 未果 。 后遂无问津者 。 丙子六月既望 , 纳凉在芙山房书 , 八大山人 。 (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