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葡萄酒的120年传奇故事

朱梅是前列代葡萄酒酿酒专家 , 三十年代在法国巴斯德学院专攻酿酒 , 朱梅何以会到张裕主事 , 这其中还有一段周折 。
张裕葡萄酒的120年传奇故事
20世纪初的30年代正是张裕较困难的时期之一 。据林济《潮商史略》一书记载 , 张裕“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 , 各个家族成员各自为政 , 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 所以张弼士一死 , 其商业王国立刻分崩离析 。”庞大的张氏产业中 , 较后只有其长房儿子张秩捃掌管的张裕保存至今 。张家后人不善经营 , 造成张裕拖欠烟台银行30万元贷款 。张裕公司被抵押给了银行 , 由烟台支行经理徐望之出任总经理 。
徐望之接任张裕总经理一职后 , 对张裕技术大权一直由外国人执掌颇为不满 。洋酒师很善于“留后手” , 每到发酵、调配的机密处 , 必定把在场的人借故支走 , 经常把一些重要原料的商标及外包装撕掉 , 让你摸不着头脑 。
徐望之曾在《酿酒杂志》呼吁:杯酒之饮 , 何以不能自酿?生产之权 , 何以操诸人手?为了找到自己的酿酒英才 , 他时常悉心察访 , 四处打探 。一九三六年 , 朱梅学成回国 , 上海《申报》和《新闻报》立时发布了消息 。徐望之得知后心中大喜 , 马上赶赴上海 , 通过《新闻报》编辑严独鹤、《申报》采访人员黄寄萍辗转找到了朱梅 。
不速之客的来访使朱梅感到意外 , 加之他对张裕缺乏了解 , 一时面有难色 。徐望之非但没有见怪 , 反而表现出极好的风度:“我们有啤酒厂和葡萄酒厂 , 可是技术人员都是外国人 , 我们希望您能与我们合作 , 请您去烟台工作 。你可以先到张裕看看 , 能留下就留下 , 如果不愿意就回来 , 来回路费由我们负责 。”
朱梅先生去啤酒厂当了厂务主任 , 取代了瑞士酒师 。不久又出任张裕技术副经理 , 连续攻克了一连串技术难题 。兢兢业业的朱梅身兼二职 , 来回奔波 , 徐望之觉得于心不忍 。为了让他少跑些路 , 徐望之把自己的汽车让给了朱梅 , 自己步行上下班 。这件事使朱梅深为感动 , 逢人便说 , 直到晚年还在文章中屡屡提起 。
1937年 , 朱宝镛与徐望之发起并创办了前列个酿造界学术团体“酿造学社” , 朱梅也成为首批会员 。与张子章的“经验型借鉴管理”相比 , 出身的朱梅为张裕带来了更规范的制度与标准 , 成为前列代葡萄酿酒名家 。朱梅还整理和恢复了原先从国外引进的葡萄品种 , 并亲自前往欧洲引进一些优质品种 , 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张裕的实际条件结合起来 。张裕曾在1939年4月7日出版的《酿造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葡萄酒的分析报告《张裕葡萄酒之分析与各国葡萄酒之比较》 , 大胆公布了张裕“解百纳干红”和欧洲国家葡萄酒的分析指标对比 , 张裕解百纳的糖含量为0.03克/100立方公分(即0.3克/升) , 远低于现行国家葡萄酒标准中对干红葡萄酒低于4克/升的要求 , 其它指标也完全达到了优质干红葡萄酒的标准 , 从而在历史上拉开了“解百纳干红”叫板头牌葡萄酒的序幕 。
为了掌握国外酿酒技艺 , 徐望之派朱梅前往意、瑞、法、比、英、德、奥、捷八国考察 , 遍访葡萄酒厂 。此番游历让朱梅眼界大开 , 他凭借丰富的学识 , 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 , 把各国葡萄酒酿造精义悉数纳入消化 , 由此奠定了葡萄酒酿造工艺的基础 , 为我国葡萄酒和啤酒工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 成为葡萄酒界一代宗师 。
【张裕葡萄酒的120年传奇故事】1954年 , 朱梅的《葡萄酒》出版 , 这是前列本详尽介绍现代葡萄酒酿造工艺的著作 。除著述以外 , 更重要的是朱梅为葡萄酒酿造留下的一批人才 。经朱梅悉心传授 , 张裕酿酒师的接力棒完美地传递给第五代酿酒师陈朴先 。陈朴先任职期间 , 起始于巴狄士多奇、成型于朱梅时期的张裕解百纳在配方和酿造工艺上得到进一步完善 , 于1987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第25届世界评酒会上荣获金奖 。朱梅的出现让张裕结束了从19世纪末开始的“天外飞仙”的年代 , 迎来了自己的“剑神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