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带工程师谈什么是高质量的混音( 二 )


共鸣是其中的罪魁祸首 。共振频率会掩盖或者模糊掉其他乐器中的相同频段 。此外,当我们在现实世界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同时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是可以判断乐器的不同位置的,这也是分辨不同乐器的关键 。而这些声音都从同一个扬声器发出来的时候,就必须要做一些额外的努力,让听众可以分辨出每个不同的乐器 。
这同时也导致了更为关键的一点——纵深感 。如果已经努力给混音做出纵深感,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容易地分辨出各种不同的乐器 。但是,在我们开始在混音中处理纵深感之前(不使用Ultra Depth!),我感觉应该首先要有将乐器们分离的意识 。
在混音中,当两个元素处在非常相似的频率范围的时候,听众可能非常难以分辨出这两者 。而一旦混音中存在多个难以分辨的元素的时候,整个混音可能会听上去非常杂乱,特别是低频的部分 。而在录音中没有处理好而录到的不必要的共鸣频率,在混音时依旧会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顽固问题 。
而有的时候,即使两种声音占据了相同的频率范围,但是声音的质感也各有不同,这也有助于将它们区别开来 。还有就是,声音的方位不同,这也同样有助于将它们分开 。通过调整声像的方式来分离不同乐器是最好的做法,但要注意的是,你还需要保证当你把你的混音调回单声道之后,声音依旧出色才行 。因此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充分利用EQ来将乐器分开的重要性 。
我以前曾经给混音师的建议是,先使用单声道模式进行混音,等到将声音做到满意的时候,再转成立体声进行调整 。
重点是一定要明白:乐器之间有重叠的频率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尽管如此也要想办法能让听众区分出每个不同的乐器来 。
声音的曲调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即使是占据了相同频段的两个声音,也同样可以通过调整EQ,做出不同的曲调和质感来,一个温暖,一个明亮,这样也可以使得乐器之间有明显的区分 。
声音浑浊就是分配没有做好的直接后果,在中低频这种现象尤为常见 。主要的罪魁祸首就是吉他和贝斯 。贝斯的箱头会产生共振,这种共振频率越低就越明显,尤其是在频率波长低于墙壁之间的距离的时候 。
电吉他的音域很宽,在频谱中也可以延伸到很低频的区域,并且依旧可以保持不错的音色,但是当电吉他不断向低频区域延伸,直到延伸到电贝司所在的区域的时候,这些低频反而会给电贝司的混音带来麻烦 。因此,给电吉他做一些低切滤波,可以为电贝司提供更多的空间,使得声音更加清晰 。而如果您担心直接切掉低频部分会导致吉他听上去非常单薄的话,也可以做一个自动化设置,让滤波仅在吉他和贝斯同时出现的时候才工作即可 。
正如我在我所写的书的扩展章节中所说的那样,即使是非常细微的低切,也可以在避免声音的过分延伸到低频部分影响其他乐器,进而提高清晰度上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或者在特定的频点上,给贝斯的EQ做一个V字形的缺口,从而给底鼓留出足够的空间,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整个频谱最为低频的区域是不需要填充的太满的,底鼓和贝斯两个就足够了,甚至在有些时候,这两个也需要明确分开 。
基本上,如果整个混音中的内容都是由乐器演奏的话,将会存在一直延伸至最高频段的谐波存在 。而关键在于,你一定要保证这些谐波被完整保存下来,因为实际上,这些谐波反而会给乐器的分配带来帮助 。虽然低切的方法可以让低频部分变得清晰,但是中低频的柔和的谐波反而是使得每个乐器清晰可辨的关键所在 。如果一味使用高切滤波器,反而会让声音听上去非常刺耳,进而影响非常重要的高次谐波 。
希望我表达清楚我的意思了,总之,合理的乐器分配真的很重要!
综上所述,在混音中创建出纵深感,有助于乐器的分离 。而所谓混音中的“纵深感”就是要当多个乐器(人声、吉他、鼓等等)同时发声的时候,让听众感觉到,每个声部每个乐器都是有它们各自独立的空间的,不仅仅是从音色的角度,也要从空间感的角度让人感受到这种纵深感 。即使所有的乐器都来自同样的两个扬声器,但是也依旧可以通过我们的混音给听众们营造出这种感觉——每个乐器都来自于一个大房间的不同的位置 。
纵深感可以通过许多种方式实现——均衡、混响、合唱效果器、调整声像、使用延迟等等 。正如我一开始所说,我不打算讲解过于详细的混音技术,仅仅希望能在“良好的声部乐器分配”的意识和概念上面做简单的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