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为什么爱打架 蟋蟀为什么喜欢打架

蟋蟀通常以撒落在草丛和裸地上的种子、果实为生 , 食物远不如生活在树林里的蝈蝈那样丰富 。对蟋蟀来说 , 所占领的地盘越大 , 可能获取的食物就越多 , 成年后吸引异性的机会也越大 。对于刚成年的雄蟋蟀来说 , 首要的是温饱 , 其次是安居和躲避天敌 , 最后才是寻找配偶、繁衍后代 。它们通常以洪亮的鸣声告诉同类:“我在这里安家 , 请别打搅!”蟋蟀以叫声来圈地 , 通常可控制方圆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的范围 。然而 , 对于大量讨生活的蟋蟀来说 , 听到其他蟋蟀的鸣声就乖乖地绕道 , 那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存空间的缩小 。因此 , 除了那些体形弱小者 , 一般的蟋蟀都会去争夺新地盘 , 客蟋蟀与主蟋蟀之间就免不了一场短兵相接的犬牙之战 。长期的生存竞争 , 让那些体壮、头大、牙利的赢者生存下来 , 这些好斗基因通过繁殖传递到了后代 , 形成了特别善斗的斗蟋属 。再加上喜爱斗蟋蟀者的推波助澜 , 更是加速了好斗基因的定向选择 , 于是我们常见的斗蟋都成了著名的昆虫“拳击手” 。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发现 , 天生爱打架的蟋蟀的触角和尾须上都长有很多连接神经系统的刚毛 , 通过芡草或特制的蟋蟀须的刺激或挑逗 , 就如同被挠了痒痒 , 蟋蟀会被激怒而抗争 。
我们平常所说的爱打架的蟋蟀 , 通常特指斗蟋属内的一些种类 , 有多达几十种 。然而分布在中国华东、华北地区最常见的只有两种:迷卡斗蟋和长颚斗蟋 。其实 , 善斗的蟋蟀还有许多种类 , 如油葫芦、棺头蟋等 。由于蟋蟀的优势种类在各地分布的差异和文化习俗不同 , 中国各地斗蟋蟀活动所用的种类也是不同的 , 如在台湾地区是用体形强壮的双斑蟋蟀 , 又叫画镜 , 当地称为“乌龙仔”;而云南等南方地区则常用体形更粗壮的巨蟋 , 又叫花生大蟋 。

蟋蟀为什么爱打架 蟋蟀为什么喜欢打架

文章插图
如何区别蟋蟀、蝈蝈和蚱蜢
蟋蟀、蝈蝈和蚱蜢(或蝗虫)都是直翅目昆虫 , 蟋蟀、蝈蝈属于螽亚目 , 蚱蜢属于蝗亚目 , 两者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都是不同的 。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触角细长 , 明显超过体长 , 后者的触角相对粗短 , 不及腹端 。蟋蟀、蝈蝈类用前翅互相摩擦发声 , 蚱蜢、蝗虫类则用前翅与后腿摩擦发声 。
【蟋蟀为什么爱打架 蟋蟀为什么喜欢打架】另外 , 蟋蟀、蝈蝈类大多是杂食性的 , 荤素都吃;蚱蜢、蝗虫类则是植食性 , 基本吃素 , 所以成群的蝗虫很可怕 , 对农作物会造成很大损失 。区别蟋蟀类和螽斯类鸣虫(蝈蝈) , 主要看它们翅膀的覆盖方式:蟋蟀类右翅覆盖左翅 , 螽斯类则左翅覆盖右翅 。也可以通过观察它们停息时翅膀的状态:螽斯停息时翅膀常合拢于腹部背面呈屋脊状 , 蟋蟀停息时翅膀常平铺于腹部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