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不得志时编纂的书籍 孔子著作

我们很多人都应该听过一句名言叫做“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
【孔子在不得志时编纂的书籍 孔子著作】意思是周文王被商纣王拘禁期间创作了伟大的《周易》,而孔子(仲尼)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编纂了伟大的《春秋》 。
那么,与《周易》齐名的《春秋》究竟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孔子在不得志时编纂的书籍 孔子著作

文章插图
《春秋》本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的国史,后经过孔子整理编纂而成为“微言大义”的经典 。
孔子游历诸国,颇不得志,“仲尼厄而做《春秋》”在这句话中体现了在逆境下能激发人的创作热情,成就不朽经典 。
但我们看《春秋》实际上并非这么简单 。
所谓《春秋》其实并非单指孔子的著作,确切的说先秦时代列国史书都叫《春秋》 。之所以秋是因为春秋是因为一年分为四季而以春秋之名为纪年 。当时除了鲁国其它各国的史书也冠以名号,比如《楚国春秋》《晋国春秋》等,而鲁国春秋由于孔子的缘故在后世被默认为《春秋》之名 。
孔子在不得志时编纂的书籍 孔子著作

文章插图
原版《春秋》记载了鲁国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大事件,全书一万八千多字,后遗失了一部分是剩下一万六千多字 。战国时代有人为《春秋》写注解,其中以左丘明、公羊高等人最成功,故此又有《左氏春秋》《公羊传》著作 。
魏晋三国时代就有不少名人嗜好《春秋》以及相关注解,著名的如关羽和杜预等人 。
由于《春秋》中用词讲究,简单明了的词句往往含有深远的意义,故此《春秋》又称“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使他从一部史书变成了具有教育意义的“经书” 。
《春秋》后来成为儒家无上经典之一,位列六经,被称为“麟经” 。
孔子在不得志时编纂的书籍 孔子著作

文章插图
后世学者对于《春秋》的定位曾有争议,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史书,有人认为它是孔子借史书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经书,还有人认为它既是史书又是经书 。
实际上,自先秦时代中国人对于历史记载就十分重视,甚至可以称为当时世界第一等 。在那个时代的古文明,比如古印度文明对于历史记载就不那么重视,他们更多的是师徒之间“口耳相传” 。又比如古希腊文明的历史记载其实也早已中断,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古希腊的历史事件,都是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知识分子通过传说再发挥他们的想象改编而成的,所谓“西方无信史”指的就是这个 。
但是中国的史书是有悠久的传统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都有史官,他们负责记载王公贵族的言行编纂成资料,这些人的工作是具有高度独立性的,一般来说即便是诸侯王也无权干涉史官的记载 。
比如晋国的权臣赵盾,因为手下人杀了晋灵公,被史官记载“赵盾弑君”,赵盾向史官求情希望不要把这笔账记在他头上,史官没有理他 。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人对于历史记载这件事是具有崇高的使命感的 。
孔子编纂《春秋》从根本上说就是在传承这种历史,但又有发展,所谓“文以载道”大概就是从孔子那个时候开始定型的 。
中国的历史记载之完备可信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而《春秋》是这座高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后世史学家如司马迁等人对《春秋》就给出了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