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改编自小说《大秦帝国》的历史剧《大秦赋》正在热播。不少细心的观众发现:剧中一些场景和服饰贴近秦代的历史,古代礼仪也都细致地呈现。青铜器是绿色的吗?面缚衔璧是怎么回事?什么场合下会喝合卺酒?热播剧里展现了许多有趣的历史知识,你看懂了吗?
古代青铜器是金色的
“《大秦赋》剧中很多器物道具准备得用心。”北师大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对外经贸大学文学院教师赵运涛告诉采访人员,剧中展现的一些物品都与当时的历史年代“链接”了。
他介绍,比如华阳夫人房内有一面虎座鸟架鼓,这个道具仿造的是出土的战国文物。此文物属于楚国,是重要的乐器,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而华阳夫人的娘家就是楚国,所以这件器物是她的嫁妆。
文章插图
虎座鸟架鼓
再比如,莲鹤方壶与人形灯这两件物品。莲鹤方壶属于春秋中期,是一种青铜制的盛酒或盛水器;人形灯仿造的是战国时期的齐人形灯。古人素来将灯火明艳的场景视为吉兆,灯火不仅是一份光明,还是温暖和希望的象征。
文章插图
人形灯
另外,剧中赵王宫殿出现了两件器物,分别是豆和,这在先秦时期也是常见的器物。豆是先秦的食器和礼器,起初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后用来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也是盛黍稷等食物的一种铜器。剧中贵族们喝酒用的器皿仿造的是盉,这是古代的盛酒器,也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
“在青铜道具方面,剧中没有做成如《芈月传》中青铜色的。”赵运涛说,关于青铜器的颜色,颇有讲究。中国使用青铜器的历史很久远,可追溯到夏商周之时。我们如今看到出土的青铜器多为青绿色,这是由于器具在地下经过数千年的腐蚀氧化而形成这样的颜色。“‘青铜’是现代人的称呼,在商周的铭文和汉代文献中称青铜为‘金’,精纯的青铜为‘吉金’,金色才是古代青铜器的原色。”
场景中有历史典故
在《大秦赋》剧中,一些场景还原了历史典故,成了观众和史学爱好者讨论的话题。
比如,有一幕场景:在东周君开门向秦人投降之时,嘴里含了一块玉。不少人觉得奇怪:此时为何口中含玉?其实,在历史上,这称为“面缚衔璧”,古人以此来表示投降,更多地为国君所为。
文章插图
《大秦赋》里上演的“面缚衔璧”
《左传》就记载了春秋时期“面缚衔璧”的故事,此后的晋代、宋代等都有类似记载,“面缚衔璧”成为投降的礼仪。在史学家看来,玉璧是用来祭天的神器,将它送给胜利者,代表卑颜屈膝求和之意,意味着国家天命的一种转移。
在古人眼中,出城投降的国君在某种程度上是将死之人,他们一般两手反绑衔璧。而失败的大臣,跟随投降的君主,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仪,穿上特制的丧服。胜利的君主采用“释其缚、受其璧”等方式,解掉投降君主的绳索、拿下玉璧,相当于给投降者一次重生的机会,以此显示自身的仁德。
文章插图
不少观众对《大秦赋》中的征战场面印象深刻,剧中展示了战国末年各国相互征伐的场景。士兵的造型和秦始皇兵马俑里的非常相似,都是歪在一边的发髻、高高的衣领、格子状的铠甲等,甚至单膝跪姿也一样。其中,秦国将士反复吟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配合音乐的气氛,仪式感十足。
秦军口中的歌谣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描述的就是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和同仇敌忾。这首诗中的“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并不是“穿同一件战袍、衬衣、下衣”的意思。可见,这里的“同”不是指“同一件”,而是“同样”的意思。穿一样的战袍,比较符合战歌的本意。
腰间挂玉有何寓意
不只在《大秦赋》,在一些古装历史剧中,我们常看到古代男子腰间都挂着玉。与现代人对玉的装饰和审美功能不同,古人对玉的寓意更多的是赋予道德功能。
文章插图
古代男子腰间挂玉源于玉的品格,常以玉比拟君子的品格。《诗经·小戎》语:“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说起君子,应当温和亲切,品格如玉。《说文解字》中总结了玉的5种品性:润泽以温,内敛含蓄,质地通透,表里如一,声音清脆且有硬度。在专家看来,古人以此对应人的品德为仁、义、智、勇、洁,这也成为君子追求的最高道德标准。所以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现代人喜爱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欢团|晨读 | 欢团圆子
- 低谷时,帮你破局的三把钥匙|哲思 | 触底反弹
- 石器时代|首次确认!金沙江岩画是东亚最古老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
- 行业|年份酒的“年份”是个谜?白酒产业将迎“真年份”时代
- 小软饼|时蔬土豆小软饼
- 辅食油|番茄时蔬鸡肉小丸子
- 番茄酱|番茄牛肉汤
- 齐刀币|山东淄博 战国时期稷下学宫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 快时代里的“慢美学”,二十四节气藏着中国智慧|文化时评 | 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