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州:三江源头的健康守卫者:重走前辈之路 寻回医者“初心”( 二 )


他回忆 , 在州卫校上学时 , 从北京来的援青医生吴咏昀老师教授护理学 , 上课没有模具 , 她便让学生在自己身上练习肌肉注射 。 “我的第一针是扎在老师身上 , ”他说:“当时很多同学汉语都说不好 , 她‘以身试针’、耐心地教 , 如此用心良苦 , 才给了我们最好的启蒙 。 ”
1990年 , 达松刚开始做实习医生 , 晚上值班吃方便面 , 被外科主任陈国强看见 , 在宿舍煮好面条 , 叫达松去吃 , 并告诉他:“从卫校毕业 , 医生之路才开始 , 要不断累积经验 , 有机会还要接着念书、读大学 , 不能停止钻研 。 ”
“穿上白大褂 , 不代表你就是称职的医生!”陈主任严厉的叮嘱 , 在达松心中生了根 。 此后 , 为了成为老师口中“称职的医生” , 他一边读书钻研 , 一边通过实战不断提高医术水平 。
在老师的建议下 , 达松去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 , 并借鉴当时国内先进的脑外科手术方法 , 完成了玉树地区首例由本土医生主刀的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引流手术 。
现在 , 达松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 , 就是打开手机向老师问早安 。 “北京的老师们用言行举止给了我‘胜似父母的教育’ , 他们是一群付出太多、得到太少的人 。 ”
当初 , 达松站在陈国强主任身旁 , 看他主刀骨科手术 , 那时用的是70年代从北京带来的德国进口器械 , “现在 , 医院里还保存着当年的钳子、镊子 , 比我年龄都大 。 ”
【玉树州:三江源头的健康守卫者:重走前辈之路 寻回医者“初心”】从老师手中接过手术刀 , 三十年间 , 医术不断精进、经验愈加丰富的达松却更加明白老师当初提醒自己的用意:“医生 , 要越做越小心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