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枕梦■可总要有人站出来,王安石一个穿越的改革家,谁不知变法艰难
王安石穿越回大宋的改革家 , 宋朝官场唯一的“清流” , 却被他人污蔑为“泥石流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社会治理同样是这个道理 , 只有源源不断的给社会注入新鲜的、健康的“水” , 社会才会有生机 , 才能不断发展 。
王安石好似北宋的一股清流 , 一心想“治病救人、为民造福” , 却被污蔑千年 。 每读《宋史王安石传》 , 让人扼腕愤慨 , 像王安石这样心怀天下、道德高尚、文章千古、强国为民的能臣干吏 , 竟然被《宋史》污蔑成一个专权乱政、攻讦同僚、不择手段的小人 , 甚至把北宋的灭亡都安在他的头上 。
文章图片
宋朝自赵匡胤立国至宋仁宗庆历三年 , 已经走过82年 , 用岁币换和平的耻辱感只存在于少数人心中 , 大多数人已欣然接受 , “官多、兵多、费多”如压在大宋身上的巨石 , 让大宋难以大步向前 , 自宋真宗澶渊之盟以来社会上腐败、奢侈、享乐之风盛行 。 一些有时之士 , 看在眼里 , 急在心里 。
范仲淹、韩琦、富弼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 准备让大宋的官员和社会“出出汗、洗洗澡” , 可热身运动还没做完 , 短短的几个月 , 朝堂上到处都是发对声音 , 随着范仲淹、韩琦的外放 , 改革也就不了了之 。
范仲淹的改革仅涉及十项内容 , 不过是想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任免 , 对于农业、税收、军队更谈不上改革 , 但官员们便开始污蔑范仲淹借改革搞"朋党" 。
被赶超朝廷的范仲淹 , 怀着失落的心情写下《岳阳楼记》 , 表达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心情 。
改革太难 , 大多数人只是想着自己的日子 , 没有人去考虑大宋的前途 , 但总要有人站出来 。
嘉佑三年(1058年) , 王安石来京述职时 , 写下《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两年后又写下《上时政疏》 , 表达变法图强的意愿 , 这两份奏章也是王安石后来主持变法的施政纲领 , 核心观点如下:
【残月枕梦■可总要有人站出来,王安石一个穿越的改革家,谁不知变法艰难】一、依法治国 , 加强制度建设 。
二、人民富裕国家才能富裕 , 发展国民经济才能改善国家财政 。
三、惩戒奢侈浮靡风气 , 改造社会风气 , 造就人才 。
四、强军才能强国 。
仁宗皇帝年高体弱 , 没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 只想安度晚年 , 王安石的主张没有被采纳 。 之后 , 王安石母亲去世 , 他回南京守丧 , 宋仁宗去世了 , 宋英宗继位 , 朝廷多次让他出来当官 , 他都拒绝了 。
文章图片
1042年 , 年仅21岁的王安石金榜题名 , 位居二甲第四名 , 此后一直在基层为官 , 丰富的基层经历让王安石特别了解民间疾苦 , 他爱民勤政、政绩斐然 , 按照宋朝惯例 , 进士出生的官员外放三年就可以回京任“馆阁”之臣:就是坐办公室 , 起草文件、写写调研报告、校对文字等 , 工作清闲 , 但职位高、待遇好 。 所以 , 古代人人都想做京官 , 外出做官就认为被贬了 。
恰恰相反 , 王安石放弃回京当官的机会 , 愿意继续留在地方做事情 。 因为他干得太好了 , 宰相文彦博就向皇帝举荐他 , 想把王安石做个典型 , 提拔重用他 , 但王安石直接决绝了 , 他的理由是越级提拔会带坏升职风气 。
宋英宗福大命不大 , 因为宋仁宗没儿子 , 他好不容易捡了个皇位 , 坐了4年就去世了 。 1066年 , 20岁的神宗继位 , 他是宋朝除太祖、太宗外 , 唯一有创业精神的皇帝 , 不甘心给辽国和西夏缴岁币 , 想改变这积贫积弱的局面 , 想要变法 , 想要富国强兵 。
神宗继位后便设置了53个府库 , 积攒钱粮 , 对宰相文彦博说:“国家养兵御敌 , 不能没有富余的钱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