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网」通用临帖程序简析,你会临帖嘛?看这里
临帖作为专业学习的主要手段 , 验证原理、体会经典、引领习作 , 为将来的创作积累素材 。 书法临摹如同画家写生 , 通过长期反复、多角度地与范本对话 , 熟悉并逐渐掌握书法创作相关元素 , 建立完整的创作形式体系 , 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书法创作的学派思想 。
不同的临摹观念产生相应的书风 , 因此 , 有必要就临摹方式及其专业教学理念略加反思与梳理 。
临与摹
晋唐时代 , 从实用而言 , 以响榻制作书画副本 , 称为摹本;传抄文献用临写 , 如同临渊 , 故曰临池 。 从艺术而言 , 摹与临演绎成为主要的习书手段 。 所谓摹的收获主要是位置 , 是形态上的;临所得到的主要是神采 , 是笔意上的 。 姜夔指出临与摹之间的差别 , “临书易进 , 摹书易忘” 。 能原汁原味地体会原作形态 , 直接对话 , 那么 , 一定量的摹写经历就是必要的 。 但要说明的是 , 与制作摹本式的响拓有所不同 , 书写训练的摹则不可描摹 , 而要临摹 , 即有速度变化、墨色变化地用蜡纸摹写 , 强调书写性 , 体现原作的神采 , 在接近原作书写速度的同时 , 能一笔填满点画 , 才能接近原帖笔势 , 保证临作气韵生动 。 所以 , 临摹要快速而准确 , 行笔与连带要有挥运之势 。
文章图片
形临与意临
形临与意临的关系是关乎中国书法乃至中国艺术本质的重要问题 。 尚儒者多重取法正宗 , 崇道者尤重虚无 , 参禅者用之无常 。 道家时间与空间是相互转化的 , 所谓善化;佛家眼中皆是空相 , 无色生香味触法 。 无论是工整还是粗放 , 书画篆刻本质都是追求写意的 。 对于形概念 , 与西画强调形状、形象不同 , 我们的视觉艺术传统强调形势、形质、形神、形意关系 , 作为外在的形 , 其内在意向——态势、本质、神意 , 是其内容 。 对形的理解 , 即是以势、质、神、意加以超越形象 , 予以升华 。
如果说形临是依据细致入微的眼睛与灵巧的手 , 那么 , 意临则要进一步经过思辨性的解读 , 深入理解与变化 。 临摹程序中的形临是以范本客观形态为视觉依据的科学性描述 , 意临则是对范本内在本质与外在关系的哲学性描述 。 但是 , 如果没有哲学性地分析形意关系 , 只是相信眼睛所见 , 就会造成徒有其表 , 不明就里 。 要感受书法内在之道 , 必须将技巧上升为原理层面加以认识 。
【「书法家网」通用临帖程序简析,你会临帖嘛?看这里】意临往往采取夸张的形态表现原作的特点 , 不是追求像 , 而是更像 。 经过原理层面的分析 , 站在全篇组织形态层面 , 看待具体局部的形式语言 , 以动态的方式加强原作书法语言的对比 , 是理解之后的升华 。
原式临摹与变式临摹
所谓原式临摹是指不改变原帖的幅式 , 基本保持原作的行列关系甚至每行字数 , 体现范本气息 , 与原作整体关系相一致;变式临摹则指改变了原作的幅式(如范本为手卷 , 临作改为条幅) , 其行列位置乃至行款格式均发生了大幅度改变 , 进行行列乃至章法关系的新的组合 。
变式临摹要以最终幅式的形式感为核心 , 改变原作的语言形态 , 以适应新的幅式 , 其中不仅是行列关系的变化 , 更主要的是全篇组织形态的整体重组了 。 在展开训练之初 , 要参考新幅式的相关经典作品 , 展开两类范本的对话 。 如将颜真卿《祭侄稿》临写成屏条 , 就需要参照诸如徐渭行草屏条的幅式 。
认识到原式临与变式临的差异 , 就不能没有同类幅式参考地盲目改变 , 最终失去对技法训练原理的控制 。
放大临与原大临
放大临摹与原大临摹的目的不同 。 放大临写是追究点画内部的细节 , 使临写过程中笔下有内容 , 避免大量丢失关键性的笔法点 , 属于对原帖的分析过程 , 作为训练环节 , 并非一定是最终的应用形态;如果没有充分的放大临摹经验 , 直接进入原大包括略放大的临摹 , 往往会出现缺少精确丰富内容的现象发生 , 究其原因 , 一方面是缺少观察细节的习惯与意识 , 另一方面是缺少捕捉细节的能力 。
- 中国书法家论坛:他才是诗书画三绝第一人!
- 「中国周刊」领略笔墨香间的魏碑风骨,专访书法家娄东昇
- 鄠邑李景宁@陕西警营书法家张猛书李景宁敬赠长安秦腔世家李军超先生作品欣赏
- 鲸鲸说历史■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大书法家美食家,曹操地下运兵道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