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什么?许多人以为佛无所不能,高高在上,变幻莫测。其实了解佛法的人都应该知道,佛并非无所不能,众生平等,佛也是众生之一,因此佛并不高高在上,佛也是人。只不过佛是觉悟了的人,而人是未觉悟的佛。
很多人,常年信奉佛祖,烧香摆贡品,吃斋念佛,但是他们觉悟了吗?形式上的求佛供奉,把觉悟的希望寄托在佛身上,其实是俗世修行的一个误区,并没有任何用处。佛教认为,一个人只有开悟了,才能成为佛。
觉悟,是修行的目的,而修行在于修心,在于修己。若是自己的心境修为跟不上,谈何觉悟?
南怀瑾是当代著名的佛学家,他自小接受中国私塾传统教育,读遍了各种经典,他对于觉悟这个问题也分析过,他认为,开悟与不开悟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四个方面。
开悟者认为一切皆虚妄,而未开悟者相反?
文章插图
南怀瑾大师说:“开悟其实就是破除了世间的种种幻想,看到了万物的真实性。”正如《金刚经》有言:“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这句偈语告诉我们,这世间看到的万物,一切外在都是虚妄不真的。
在佛教观念里,认为自己身体里,有个真实不虚,实实在在的自我,就是“我执”;认为天地万物,如山河日月、飞禽走兽、所见所闻等等是真实的,这就叫“法执。”
未开悟者,不能认识到一切,都是虚妄不真的,产生了“我执”和“法执”,因为得到而喜悦,因为失去而烦恼,因为求而不得而痛苦,由此不能开悟解脱,在苦海中遭受无数烦恼苦厄。
文章插图
就好比《心经》有言:“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就是一个人色、受、想、行、识这众生看到的,经受的,想到的,做过的,思考的所有事情。发现了这五蕴的真实空性,就明白了诸行无常。万物不会恒久长存,就如同沧海会变成桑田,桑田也会变成沙漠,所有的“相”皆是虚妄,终会在失与得之间来来回回变化。
未开悟者不能看到万物的空性,觉得一切都是真实,所以才有痛苦。觉悟了便能不再执著,得失皆能坦然看待,自然苦厄烦恼皆消。
开悟者对世界从不解释,从不被任何所迷
文章插图
南怀瑾大师说:“经常看到有人评价开悟者,不够善良,不够智慧,不够神通,觉得既然开悟了,就要慈悲众生,满足他们的需求心愿,拯救众生。”这就是众生对于开悟者的误解,开悟了也是人,不过是自在无忧的人。并不能用神通来拯救苍生,脱离苦海。要知道“理可顿悟,事须渐除。”世上没有什么一蹶而就的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
因此,开悟者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只是他们心无挂碍,不会因为别人的攻击和误解,而去解释什么,也不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生气,更不会被外物左右而去证明什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不开悟的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想着去解释原委,甚至因为别人的想法而改变自己。其实这些都不过是“贪嗔痴”三毒,障蔽人们心智而成,为了自尊虚荣去迎合别人,改变自己。
其实无需解释,人和事来来往往,都是过眼云烟,看淡就好,不要被任何事情所迷,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开悟。
开悟者活在“心”里,未开悟者活在实地的世界
文章插图
南怀瑾先生说:“为什么许多人认为佛不存在呢?因为他们没看到佛,而开悟的人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了佛的存在。”许多人认为佛如果出现,那么在哪里呢?天上没有,地上没有,房子里没有,地板上没有,树上没有……哪里都没有看到,如何存在?这些人其实就是修行未深,仍未开悟。
正如《华严经》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切的物境,皆是人的心念所感得。天上地下等种种万物,不过是虚妄幻想,佛在不在其中,看不看得到何足道哉?
佛门有云:“心中有佛,处处皆佛。”只要心中有佛,那么所见所感皆是佛,房子是佛,地板是佛,树也是佛……
因此,开悟者活在“心”里,心外无物,明白万物都是心灵感知而得,境由心转,万物不实。而只活在实地世界,看不到心灵世界的人,自然也感觉不到佛,得不到开悟。
- 马瑾倩|春天的“小草”是近10米高的柔性长杆,由平均16岁武校生控制
- 南怀瑾|夜读丨心存敬畏,才能走得更远
- 无常|南怀瑾先生说:心之神力是观音菩萨,他说得有道理吗?
- 索尼Xperia|还未开售直降200元,256GB+IP68,三摄拍照旗舰无奈依然少人问津
- 潘之琳|突围女角演技评分:陈瑾9.8分居第二,秦岚低于闫妮,潘之琳垫底
- 蜂鸟网|Google藏了一手!程序码曝Pixel 6还有「解锁方式」未开放
- lpl|LPL大变天?转会期还未开始,三支队伍将改名,SN只保留阿Bin!
- 飞机|1965年,一场不为人知的中美空战,我军一枪未开,击落美军飞机
- 逆水寒|逆水寒公益深得人心,玩家呼吁联动贫困地,把未开发风景搬进游戏
- 基因|今天看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人的基因中包含着祖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