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几番梦』“七国之乱”削藩只是个引子,历史发展趋势才是主要原因,西汉( 二 )


汉景帝时期的晁错上书《削藩策》写道“今削之亦反 , 不削亦反 。 削之 , 其反亟 , 祸小;不削之 , 其反迟 , 祸大” 。 晁错认为 , 既然这藩国的权势迟早要削 , 早点采取措施便不用日夜提心吊胆 , 若晚了 , 必然会是祸患无穷 。 汉景帝听他这么一说 , 也觉得很有道理 , 便采取了他的建议 , 开始着手削藩 , 借口诸侯王违法 , 直接将封国土地收归国家所有 , 可这操之过急的手段却让各国诸侯王不满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 直接导致了“七国之乱” , 而晁错也因此被当成政治牺牲品 , 腰斩于长安东市 。
『青史几番梦』“七国之乱”削藩只是个引子,历史发展趋势才是主要原因,西汉
文章图片
(晁错像)
相比于贾谊提出的温和方式 , 晁错的建议更为激进 , 直接上手 , 虽给诸侯王一个措手不及 , 却也给了他们一个叛乱的借口 。 中央想要削藩 , 加强中央集权 , 但诸侯也并非无所为之人 , 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所求 , 都说“由俭入奢易 , 由奢入俭难” , 何况是一方之主呢 , 要从一个手握权势变成闲散王爷 , 任谁也不愿吧 。 因此他们的反抗也是情有所原的 , 若是弃械投降 , 坐等削藩怕是只剩死路一条 , 毕竟自古帝王无情并非只是口头之言 , 不见血光如何成大业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大多诸侯王都选择放手一搏 。 三、天下合久必分 , 分久必合 , 历史趋势不可逆转
都说“天下合久必分 , 分久必合” , 这统一的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 。 当时的百姓刚从战国的战火里小心翼翼的生活到进入秦朝的大一统社会 , 却又在短短十几年的时光里 , 再次陷入战火 , 秦末战争 , 楚汉之争 , 几经颠沛流离 , 汉朝统一 , 这大一统不仅是帝王所求 , 更是百姓所求 , 因此这削弱王国势力必不可免 。
在前面我们提到 ,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是因为中央的实力难以满足中央集权的要求 , 而在黄老之术的运用下 , 西汉渐兴 , 形成“文景之治”的强盛景象 , 在这样的条件下 , 加强中央集权 , 树立朝廷权威也是必然的需要的 。 此外 , 虽然汉初行黄老之术 , 主张“无为而无不为” , 但是文景之时 , 儒家思想也开始慢慢兴盛 , 儒家强调君权神授 , 君臣关系 , 主张大一统的思想 , 这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大一统也逐渐被统治者和尚儒的大臣所接纳并付诸行动 , 比如贾谊、晁错 , 他们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 他们提出的建议也被采用到具体的措施之中 。
『青史几番梦』“七国之乱”削藩只是个引子,历史发展趋势才是主要原因,西汉
文章图片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形势图)
“七国之乱”发生后 , 景帝以诛杀晁错以此要求诸侯退兵 , 无果 , 便任命周亚夫带兵攻打诸侯 , 三月之内平定叛乱 , 此乱之后 , 同姓诸侯王遭受致命打击 , 七王俱死 , 汉景帝也趁机进一步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 虽然诸侯王国依旧存在 , 却不再具备了与中央抗衡的能力 , 就像散养在家 , 权力被架空 , 已是任人宰割之态 。 自此 , 地方王国的威胁基本解除 , 使文景之治更加昌盛 , 这也为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措施奠定了基础 , 是强汉的铺路石 。
『青史几番梦』“七国之乱”削藩只是个引子,历史发展趋势才是主要原因,西汉
文章图片
【『青史几番梦』“七国之乱”削藩只是个引子,历史发展趋势才是主要原因,西汉】(汉景帝像)
结语
从上述所阐述的多个方面 , 我们不难看出 , 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非一人一事之力 , 而是在众多的合力之下杂糅而成的矛盾导致的 , 在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下 , 它是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 , 不管是导致叛乱还是采取措施缓和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都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 从历史长河里 , 历朝历代 , 都存在这个问题 , 比如两晋的“八王之乱” , 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 , 清朝的“三藩之乱”等等 , 这个矛盾就像旋涡 , 来回往复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