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民国的上海有多繁华?说出来你别不信,从市中心走5英里看到农田

我是棠棣 , 一枚历史爱好者 。 欢迎大家【关注】我 , 一起谈古论今 , 纵论天下大势 。 君子一世 , 为学、交友而已!
上海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大的都市 , 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五六个城市之一 。 然而直到二十世纪中叶 , 上海的实际区域还很小 。
1、民国上海的城市规模
整个城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仅指市区 , 不包括属于上海市政管辖下的郊县)只有31.8平方英里(82.4平方公里) , 作为这个城市的主要部分 , 也可以说是现代上海形成和发展的基地 , 从前的外国租界 , 差不多是13平方英里(33平方公里) 。 城市的核心与1848年中英条约指定的边界基本相符 , 大约470英亩(7平方英里) 。
【历史故事】民国的上海有多繁华?说出来你别不信,从市中心走5英里看到农田
文章图片
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之际的上海全盛时期 , 如果有人从南京路或外滩——上海市中心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向任何方向步行五英里 , 他会发现他已置身于棉花和稻田之中 。 如果从外滩摆渡越过黄浦江——只要十分钟不到——他则会登上一片几乎未开发的乡野之地 。
二十多年来 , 学者们对明清时期的中国 , 特别是江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商业化进程进行了严格精细的研究取证 , 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认为上海在成为通商口岸以前只是个小渔村 。 十九世纪早期 , 被城墙围起来的上海在中国相当于一个所谓的“三级县” 。 行政上属省会南京管辖 , 府城设在松江 , 以商贸的繁荣而著名 , 这种繁荣基于清代此地棉花贸易的蓬勃发展 。
然而 , 县城的北郊 , 也就是后来成为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地区 , 当时确实是乡下 。
1845年11月 , 上海道台宫慕久第一次将这片土地中的一块划给英国人居住 。 当时这里还完全是一片农田 , 种满了棉花和水稻 , 纤夫的小径蜿蜒在宽阔的芦苇丛中 。 著名的外滩 , 就是以这里的一条靠近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为基础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已经很繁华的上海县城 , 后来只是近代上海的很小一部分 , 约占民国时期上海面积的二十分之一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近代上海确实起源于默默无名的乡村 。
【历史故事】民国的上海有多繁华?说出来你别不信,从市中心走5英里看到农田
文章图片
以人口而言 , 近代上海也是从微不足道发展起来的 。 十九世纪中期上海县的人口约达54万 , 其中一半居住在县城以及紧邻县城的郊区 , 余下的一半则分散在县内各个村镇里 。 县城以北的郊区 , 也就是后来的外国殖民地 , 只有大约500左右的居民 。 人数之少 , 以至于当时的一些调查都将其忽略不计 。
可是五十年之后 , 这块地区的人口数量暴增至50万 。 再过50年 , 上海的人口数已超过545万 。 换句话说 , 上海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 , 人口数量成十倍地增长 。 与之相对应的是人口的高度集中 , 绝大多数的人不再散居在上海县各村镇 , 而是集中在原来县城北面的郊区里 。 这个地方已成了世界上最拥挤的地区之一 。
【历史故事】民国的上海有多繁华?说出来你别不信,从市中心走5英里看到农田】1930年每平方公里人口达43 , 570人 , 1935年时已增至50 , 032人 , 1940年至1942年期间更达到76 , 880人 。
十九世纪中叶 , 上海的人口数已超过广州 , 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 。 我们可以从一些诸如港口吞吐量之类的数据看出上海的飞速发展 。
1844年 , 口岸开放的第一年 , 44艘外国货轮(共装载8 , 584吨货物)进入上海港 。 到1849年 , 133艘外国货轮(共装载52 , 574吨货物)进入上海港 。 1863年 , 这个数字变成了3 , 400艘和964 , 309吨入港 , 3 , 547艘和996 , 890吨离港 。
进口商品主要是鸦片 , 出口商品主要为茶叶和丝绸 。 现代上海发展的动力与中国其他的传统城市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 中国学者认为近代上海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西方帝国主义的作用和通商口岸对内地的剥削 。 仔细分析 , 这种观点与西方世界对上海的种种描述并无太大的不同 , 后者将上海描绘成练达的西方的一个得意之作 , 或者是一个靠声名狼藉的鸦片贸易支撑起来的城市 。
【历史故事】民国的上海有多繁华?说出来你别不信,从市中心走5英里看到农田
文章图片
近代上海的居民组成也与旧县城不同 。 有研究表明上海在开放为通商口岸前已经不是个仅由本地人组成的城市 。 例如 , 在城市贸易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是那些被称作“客商”的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 , 从南方的广东、福建到长江流域的安徽 , 以及华北各省 。 虽然如此 , 开埠前的上海县城如同一般的县城一样仍然是本地居民占绝大多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