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满汉一体”政策:终清之世最重要的国策,长治久安的立国基石

【爱历史】“满汉一体”政策:终清之世最重要的国策,长治久安的立国基石】清朝以一个少数民族人主中原 , 首先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深厚、人口众多的汉民族 , 它一进关 , 便将自己置身于汉民族的汪洋大海之中 。 按当时估计的数字 , 满族人口尚不及汉民族的十分之一 。 它能否统驭汉民族 , 直接关系到它能否建立全国的有效统治 。 加之周边诸少数民族林立 , 分合未定 , 势力强弱相长 。 这些少数民族能否皆听命于清朝 , 也是个未知数 。 形势是严峻的 , 所以 , 清入关后 , 不得不理顺它与汉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
清入关前 , 主要是在皇太极时期 , 成功地建立起以满族贵族为核心 , 与汉、蒙古等民族的地主王公贵族联盟的关系 , 把东北地区各民族容纳到他的八旗组织之中 。 以天聪十年四月改国号为大清 , 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元崇德为标志 , 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政权正式建立 。
清太宗建立的民族关系的新格局 , 无疑为将来入关 , 确立清对各民族统治奠定了基础 。 在这个民族新格局中 , 满汉关系居于指导地位 。 自太祖努尔哈赤进军辽东 , 将女真人带入广大汉人居住区 , “俘掠辽沈之民 , 悉为满臣奴隶” , 造成满汉的尖锐对立 , 汉人不断发起反抗斗争 , 大批逃亡 , 动摇了后金的统治 。 皇太极即位后 , 改变了其父的错误政策 , 调整清汉的民族关系 。
【爱历史】“满汉一体”政策:终清之世最重要的国策,长治久安的立国基石
文章图片
他宣布:“满汉之人 , 均属一体 , 儿摩拟罪犯、差徭公务 , 毋致异同 。 “他认识到 , 无论汉人还是蒙古人对于他的政权都有重要意义 , 所以 , 他又强调:满洲、蒙古、汉人视同一体 。 ”他打了一个比方:“譬诸五珠 , 调剂贵得其宜 。 若满洲庇护满洲 , 蒙古庇护蒙古 , 汉官庇护汉人 , 是犹咸苦酸辛之不得其和 。 ”
在他执政的十七年中 , 他不断调整满汉、满蒙关系 , 针对出现的问题 , 总是从认识上进行解释 , 从政策上予以规定 , 令国人严格遵守 。 最终形成了满蒙汉三位一体的政治格局 , 造成了空前的协力进关夺权的态势 。
清军入关后 , 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学术界为此长期争论不休:一说民族矛盾 , 一说阶级矛盾 。 今天看来 , 两说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 , 将问题绝对化 。 事实未必尽然 。 按阶级矛盾说 , 当时国内陷入四分五裂 , 分立南明、大顺、大西及清政权 , 各有其众 , 而其众又各保自己所拥护的政权 , 同其他政权进行竞争 , 这就很难说成是清同广大民众的矛盾即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爱历史】“满汉一体”政策:终清之世最重要的国策,长治久安的立国基石
文章图片
满族入主中原 , 固然有中原汉族如何接受的问题 , 满族亦有如何适应在广大的汉族地区实行统治的问题 , 民族间的差异就是矛盾 , 但也不能就此说成是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 清入关前 , 在东北地区已经建立了满、蒙、汉联盟的稳固统治 , 其中也包括对汉族百姓的统治 , 而入关则是把它在东北的统治扩展到全国 , 这与关外的统治没什么两样 。
在统治集团中 , 也有大批汉官汉将 , 派往各地的官吏 , 大多数也都是降清的原明将吏 , 还有部分归降的农民军将领;清八旗军队中 , 也同样有成千上万的汉族士兵 。 他们追随清政权 , 不过是要消灭其他各政权 , 一统天下 , 谋取自已生存和发展的切身利益 。 所以 , 把他们同关内各政权的争夺 , 统统说成是民族矛盾 , 显然是不恰当的 。 实际上 , 这场斗争不过是统一与分裂之争 , 具体言之 , 就是清统一 , 抑或明继续维持其朱家王朝统治的问题 。
当然 , 不需讳言 , 清在南下过程中 , 遭到南明的抵抗 , 特别是清颁布剃发令 , 激起部分士大夫的愤怒 , 他们为维护汉民族的文化传统 , 号召人民起来抵制 , 酿成了嘉定等地的惨剧 。 但大多数的反抗 , 并非都源于反对剃发易服 , 主要还是维护大明的统治 , 而不喜欢从关外打进来的新主人 。 一经战事停顿下来 , 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 他们便发现 , 清朝并不可怕 , 相反 , 还为他们解除了明末以来加在身上的层层枷锁 , 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宽松和自由 。 于是 , 他们放弃了公开的武装抵抗 。
【爱历史】“满汉一体”政策:终清之世最重要的国策,长治久安的立国基石
文章图片
其实 , 清入关后 , 面临的社会矛盾何止一端!除了上述南明、大顺、大西与清角逐 , 构成清统一全国的最大障碍外;还有 , 大乱之后 , 各地残破不堪 , 重建封建经济、恢复社会秩序 , 也是一大难题 。 再如 , 清从关外突然进入广大的中原地区 , 面对人数众多的汉族 , 如何进行统治与管理 , 同样面临严峻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