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籍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汉代的大儒董仲舒氏,他笃志于经传,专精述古,当时立为博士,长于儒学及阴阳五行学 。在他的“天人哲学”系列的基础上,他将阴阳、四时、五行的气化,认为是天道的内容,并延伸到政治、学术、人生的每一角落,完成了天人哲学的大系统 。他认为“道”之大原在于天,换言之,天自身的结构即包括天地、阴阳、五行与人,而其性格就全由这些结构的相互关系缔结而成 。他认为: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因为天的常道,系由两个相反而又相成的原动力——阴与阳构成的 。
这两种力量具有互相排斥而互相吸引的作用 。一消必有一长,一出必有一入 。所谓天道的“独一无二”,即就此言,而事实上,独阴独阳皆不能生长万物,必待阴阳二气与天地相参 。因此阴阳之气同为生命的原动力,缺一不可 。在《繁露·阴阳篇》中,他更具体地指出阳气始出东北而南行”,“阴气始出西南而北行” 。阴阳二气“春俱南,秋俱北 。夏交于前,冬交于后” 。在大冬时,阴阳各从一方来,阴由东方来西,阳由西方来东 。至中冬之月相遇于北方,即为“冬至” 。然后相背而去,阴向右,阳向左 。冬月尽,阴阳俱向南,至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即为“春分” 。此时,阴阳各居一半,所以昼夜均等,寒暑适中 。然后,阴气渐损,阳气渐增,天气加暖,到大夏之月,在南方相遇,即为“夏至” 。而后,阳继续向右,阴继续向左 。至中秋之月,阳在正西,阴在正东,是为“秋分” 。
此时又是阴阳各半,昼夜寒暑与春分时同 。慢慢地阳渐增,阴日损,终于又回到北方,如此形成一个周期,也就是一年四季的运行 。此乃董氏对天地、阴阳、四时互为运转之大要 。综观董氏天人哲学与阴阳概念的契合’约有三端:“天道是独一不二的,天道是终而复始的,天道是趋向中和的” 。因为由这些特性构成四时的递变,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现象,此即“天志”的显现 。春暖以生,是天之爱 。秋清以成,是天之严…夏温以养,是天之乐 。冬寒以藏,是天之哀 。这些天生地藏、四时迭运的规律,都以阴阳二气的运行来贯通 。
以上是对古籍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简单介绍,尤其是董氏的阴阳五行学说对后世阴阳五行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
- 【星座控】天蝎座在情场中的四个高情商体现?情绪内敛,擅长把控全局
- 【游戏迷】克隆模式哪家强?峡谷之巅试验场,带你盘点克隆模式中的强势英雄
- 【游戏世界】《方块方舟》中的泰坦巨龙是怎么驯服的?
- 办公室风水中的禁忌品-办公风水
- 媒体眼中的黄河治理这一年 黄河治理现状
- 《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 桃花源记以什么为线索
- 浅谈手游搬砖之小作坊 小作坊搬砖
- 分析女生的性格 分析女生的性格特点
- “黄油别乱用 浅谈润滑脂分类与使用 润滑脂和黄油的区别
- 风水实例-浅谈上海松江玉龙苑小区风水之风水图解-家居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