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一只口罩检验广东硬核生产力:凭什么俩月站上C位?( 二 )


在广东 , 除了比亚迪、工业富联 , 广汽集团、格力电器等知名制造业企业 , 也转产口罩等防疫物资 。 它们的转产故事 , 跟比亚迪有类似的地方 。 比如 , 格力原本并不造体温枪 , 但它还没复工就有企业找它协助生产体温枪 , 因为格力原本就能做开模等工序 。 格力也是首次造口罩机 , 但它原本就具备装备制造能力 。
切入一个新领域且迅速产出产品 , 并不容易 , 幸而口罩、口罩机等大多数品类防疫物资的生产技术门槛不高 , 广东多年的制造业积累成为顺利转产的基础 。
增产方面 , 广东亦不乏产能提升数倍的口罩生产企业 。
比如上文提到的万福 。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 , 万福生产的口罩品类主要是无菌型的一次性医用口罩 , 但无菌型医用口罩要经历14天的解析期 , 出货周期需要16天左右 。 广东省开通防疫物资的应急备案通道后 , 万福申请到了应急备案号 , 改为主要生产非无菌型的医用外科口罩 , 投放给民用 , 解析期缩短到7天 , 出货周期能比原来缩短一半 。 疫情发生前 , 万福的口罩设计日产能只有2万只;疫情发生后 , 添购了一台50万出头的设备后 , 产能翻倍 。
政府应急反应
广东省工信厅人士向经济观察报介绍 , 1月23日 , 省内在产的口罩企业只有2家 , 全省只找得出4家生产医用防护服的企业 。 1月24日 , 全省在产的口罩企业增加到10家 , 但全省口罩日产能只有83万只 , 全省的常住人口超过1.1亿人 , 口罩需求缺口依然很大 。
推动原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甚至增产 ,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转产防疫物资 , 迫在眉睫 。
口罩、酒精、防护服、消毒液等消费品 ,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 , 企业产能自然不会高 , 单纯靠市场行为扩产 , 反应耗时较长 , 但疫情防控争分夺秒 。 在这场防疫物资应急生产战斗中 , 政府的激励引导、简化审批程序等 , 大大加速了产出过程 。
广东省工信厅牵头 , 会同省商务厅、卫健委等部门迅速成立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物资保障一组 。 同时 , 工信厅内成立疫情防控专责领导小组 , 疫情期间尤其是春节假期24小时“双值班带班” , 用“战时机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克服生产困难 。
1月24日 , 广东省药监局发布防控急用器械实施特殊管理的通知 , 为防疫物资的生产开辟绿色通道;2月1日 , 省药监局发布新冠肺炎疫情所需药品医疗器械行政许可应急审批程序 , 口罩防护服等药品、医疗器械 , 纳入应急审批 , 网上即时受理、先审批后审核、指定专人全程跟进 。
多家取得医用口罩生产应急备案号的广州企业告诉采访人员 , 公司申请“粤(穗)械应急备案号”大概花一周 , 而常规状态下申请医用口罩的“粤械注准号”大概需要3—6个月 。
2月5日 , 广东省工信厅会商省财政厅出台政策 , 奖励疫情防控急需重点调拨物资生产企业和通过技术改造快速转产防疫物资的企业 。
2月7日 , 广东省工信厅出台支持防护新冠肺炎用品(具)装备企业扩大生产的奖励政策 , 对省内注册的口罩机、防护服、贴条机、负压救护车等重点急需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等装备企业,在服从国家和省医疗防控物资调度要求的生产销售予以奖励 。 实际销售发生于2月7日—4月20日期间 , 最高按每台(套)设备售价不超过50%的比例给予奖励;最低按每台(套)设备售价不超过40%的比例给予奖励 。 单个企业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
广东省工信厅长涂高坤解释 , 2月5日和2月7日出台的奖励政策 , 一项支持买机器扩产 , 一项支持造机器生产 , “一环扣一坏 , 企业越早行动奖励越大” 。
2月19日 , 广东省工信厅就开始兑现技改奖励 。 截至目前 , 全省已经举办不低于5场政策奖励兑现活动 。
疫情期间 , 广州兴世电子有限公司投入1440万元购入全新自动化设备生产口罩 , 每分钟可生产1000片 , 日产能最高可达100万片 。 2月28日 , 兴世电子就收到了省工信厅的技改奖励资金确认函 , 金额55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