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历史百科:他要打一场惨烈的战役,让咸丰皇帝看到他的忠义,曾国藩是老狐狸( 二 )


石达开和罗大纲所率部队在九江会合之后 , 得知前线太平军连连失守 , 便组织太平军不断地后撤 。 罗大纲所率领的万余大军与追兵在孔垅一带交火 , 湘军见敌方势力凶猛 , 便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 而此时太平军则全力驻守在九江及湖口两地 。
此时曾国藩率领湘军陆师扎营在九江大东门外的四里坡处 , 而水师则停留在九江江面上等待命令 。 王国才率领的清军四千人驻扎在黄梅 , 按察使胡林翼率军两千人进攻九江之背 , 总共约两万多人 , 由曾国藩指挥 。
曾国藩知道这是一场硬战 。
负责守卫九江的是东王杨秀清亲点的主将之一林启荣 , 此人作战英勇顽强 , 勇冠三军 。 当石达开一行进入九江城内 , 便召集罗大纲和林启荣前来商量战计 , 共同对付湘军的攻击 。 林启荣满怀信心 , 他占领九江已两年 , 对九江的情况了如指掌 。 他说以太平军的五万余人对付湘军的两万人 , 可谓唾手可得 。 他提出采取以守为攻、以逸待劳的方法来对付湘军 。 石达开和罗大纲也同意这种战略 , 但强调要守中有攻 , 从而给来犯的湘军以狠狠的打击 。 在石达开的命令下 , 太平天国的三名将领各守一处 , 林启荣负责守护九江城 , 罗大纲负责守护梅花洲 , 石达开负责守护湖口城一一三军配合作战 , 利于战事 。
九江城内外深沟固垒 , 湘军在这里头一次见识到了太平军的厉害 , “环攻十余日 , 贼坚闭不出” 。 湘军将领罗泽南一筹莫展 , 也不得不对太平军的防守之密表示佩服 , 他说:九江城如斗大 , 梅家洲尤一小垒耳 。 而贼坚壁以老我师 , 静若无人 , 夜无更柝号火 。 我军一至城下 , 则旗举炮发 , 环城数千堞旗帜皆立如林 。 启容之善守 , 贼中真将才也!
在坚守九江的同时 , 太平军又琢磨着如何战胜湘军水师 。
太平军将领研究认为 , 湘军之攻取战胜 , 在很大程度上依仗水上优势 , 欲战胜湘军 , 必先破其水师 。 湘军水师分为大船和小船两部分 , 大船笨重 , 小船灵活 , 二者互相配合 , 取长补短 , 才取得了水战的胜利 。 若能将其分开 , 他们必然自顾不暇 , 失去战斗力 。 同时 , 太平军大部分船只被毁 , 所余少数水军难以与湘军水师争锋 , 欲破强敌 , 亦只能智取 , 不能强攻 。 于是他们就在这方面大动脑筋 , 制定了一个奇策 。
这个计策其实不算奇计 , 三国的时候周瑜用过 , 元末的时候朱元璋用过 , 那就是偷袭加火攻 。
通读史书的曾国藩怎么不会想到这一点呢?如果他一味的打胜仗 , 朝廷那边就更加猜忌他 , 他最终的结局会很惨 , 所以他必须惨败一次 , 证明自己并不是某些大臣所说的能战之将 。 这个时候 , 他明哲保身的表演开始了 , 配合太平军做足这场戏 , 充分体现自己的笨拙 。
太平军以小船偷袭 , 曾国藩于是成功“中计” , 在太平军的火攻下 , 湘军水师大小船只首尾不能相顾 , 一百多艘战船几乎“全军覆灭” 。 根据史料记载 , 曾国藩的水师战船有六百余艘 , 而他从武昌动身的时候 , 只带了两百多艘往东 , 其余的都到哪里去了?
既然是一只老狐狸 , 怎么不知道储存一些过冬的粮食呢?
据《岳阳志》记载:咸丰四年初冬 , 有战船数百艘 , 隐于洞庭芦苇丛中 , 当地渔民以为奇事……
曾国藩在离开武昌的时候 , 就把一些好的战船拉到洞庭湖的芦苇丛中藏了起来 , 只带了一些破损的战船下去 , 明摆着就是去送人头的 。
另外 , 他还上表 , 以修理战船为由 , 命彭玉麟和李孟群两人的水师 , 留在了洞庭湖口 , 以防止贼寇的侵入 。 这两个人手下有多少船只 , 史料上没有说 , 估计不下一百艘 , 要不然 , 他们后面也没有能力去帮胡林翼攻打武昌了 。
事实证明 , 曾国藩在九江惨败之后的几个月 , 湘军水师很快恢复了战斗力 , 大小船只数百艘 。 曾国藩就是再有钱 , 也没有办法在短短几个月内造出那么多船只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