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妃戚夫人@刘邦连项羽都能打败为何临终想废太子却失败了( 二 )


当然结果是刘邦并没有换太子。但是此事的记载,不管是《史记》《汉书》,抑或是《资治通鉴》,在后世史学家一苇漂洋看来依然有诸多疑点:
其一是刘邦真的打算废掉太子刘盈吗?我们都知道刘邦是一个政治家,或者说是一个实业家,从刘邦起家,再到刘邦的性格,以及刘邦的行事作风,比如曾经在逃命途中不惜把儿子从车上踢下去。刘邦做事的风格一直是非常务实,凡事都是从利益出发。那么刘邦怎么可能单纯从刘盈不像自己,而刘如意更聪明就随便改立太子?
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朝中大臣,不管是萧何、张良,还是叔孙通等,都是竭力反对废刘盈、立刘如意的。倘若按照这种情况来看的话,如果真如刘如意做了太子,朝中大臣全是反对派的情况下,刘如意岂不是真成了孤家寡人,这天下若君臣不和,那么还能够稳定发展吗?深谙帝王之道的刘邦岂能想不到这一点呢?
其二是刘邦改变主意非常有戏剧性,甚至显得有点随意和任性,前面坚决要废立,朝中功臣都劝不住,却因商山四皓的一场友情演出(在宴会上出现之后,就离开了)就顿时改变了废立的计划。这一点不太符合刘邦的行事作风。
其三是有史家认为这不过是刘邦给戚夫人玩的一个小把戏。按照史载来看的话,随着吕后年老色衰,戚夫人凭借美貌成为刘邦最宠爱的妃子,但是戚夫人这个女人并不是一个安分的女人,她的欲望和想法还是非常多的。她经常在刘邦耳边吹风,甚至是哭哭啼啼提要求,其中最为苛刻的一个要求就是立她的儿子刘如意做太子。
其实仔细想一想,戚夫人这算是太有心计了,甚至是可怕。作为一个妃子,自己不能安分守己,也不让自己的儿子消停。尤其是夺太子之位,这可是大忌。搁在有些皇帝,直接先把她废掉。刘邦虽然没有废她,但刘邦的内心怎么可能对戚夫人没看法呢?
能够驾驭张良、韩信之辈的刘邦,怎么可能被一个小小的戚夫人玩弄于股掌?因此,史家认为,所谓的商山四皓跟着刘盈出现,不过是刘邦私下默许的一个策略,就是为了打消宠妃戚夫人的念头。这样,两全其美。毕竟,刘邦是喜欢戚夫人的,但是刘邦是不喜欢戚夫人的废立太子想法的。而商山四皓的出现,这两个问题全解决了,一是保住了太子刘盈之位,二是也没有伤害宠妃戚夫人。这样,才符合刘邦的行事风格。
结语:从历史记载的事件,再结合后世史学家提出的疑点,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在刘盈废立这件事上,史载并不完全可靠,疑点有2:一是后世史家对吕后的干政等行为是存在不满的,所以史家对吕后是持批判态度的,为了进一步黑吕雉,用残害戚夫人母子来做文章,或夸大事实,同时,对戚夫人母子抱着同情心理,这也是有可能的。

文章图片
二是刘邦和项羽的问题,按说古代胜王败寇是定律,但后世史家对项羽之命运和结局却抱着过多的同情心理,甚至是赞美,尤其从司马迁《史记》开始。这也使得史家在记述的时候,难免把感情倾向于项羽一方,而在对待刘邦记述的时候,有一些批评的情绪。废立太子这种事,或许原来是另外一种样子,比如刘邦是为了安抚宠妃戚夫人的情绪,但到了史家的那里,却成了铁案。这在刘邦,是非常冤枉的。
【 宠妃戚夫人@刘邦连项羽都能打败为何临终想废太子却失败了】总之,以笔者之见,以刘邦之帝王之术和行事作风,不应该出现废立太子这么极端的事。刘邦既然能够认清天下是因自己用人得当而得到的,那就更不会顶着所有大臣都反对的风险还要坚持废立。那么此中到底有何玄机,还请各位看官理性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