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华为公司营收继续下滑,智能手机业务大幅萎缩

2021年,华为公司营收继续下滑,智能手机业务大幅萎缩 。一切似乎都在沿着美国人设计的干掉华为计划进行 。2019年开始,美国对华为发起多轮空袭 。首先,在对华为的一系列调查后,美国官方不顾美国科技界的抵触,决定禁止美国公司向华为提供芯片产品,禁止采购华为5G设备 。其次,美国也开始瞄准华为的更多软肋,让谷歌公司停止向华为提供安卓服务 。一时间,华为陷入无手机操作系统可用的困局 。最后,美国又使出终极大招,禁止荷兰阿斯麦光刻机出口中国没有阿斯麦的uv光刻机,可惜中国就没有任何厂商能为华为代工最高端手机芯片 。美国深知,如果不抓住这几年的打压机会,可能就真的无法阻挡中国华为的崛起了 。三板斧下,虽然华为出售子品牌荣耀,自研鸿蒙系统,甚至是退一步采用四G芯片,但还是挡不住智能手机出货量暴跌的宿命,公司营收连续下滑,但任正非领导的华为要做不死鸟,因为我们已经很坚强了,我们是打不死的鸟,带着中国人的亮剑精神,是要与宿命做个了断 。2019年,华为推出塔山计划,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创办哈勃投资公司,利用华为自有资金,通过投资被卡脖子的数十项技术研发,化解美国拳拳到肉的攻击 。2022年年初,华为哈勃又有大动作,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哈勃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注册资本30亿,机构类型是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 。这意味着华为旗下哈勃投资未来将面向合格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进一步投资关键技术,化解风险,重拾增长 。哈勃最终能带领华为走出困局吗?
我们必须回顾这十年来中国对芯片产业的投资成败,是早在十年前高层就已经意识到了芯片潜在的咔脖子问题,芯片式驱动智能机器运行的关键,其设计与制造的细节流程极为精密,必须依靠全球化分工,从上游硅材料到通过专业的eda软件设计,到晶圆代工厂利用光刻机、光刻胶、蚀刻机等核心机械与材料,再到下游的封装测试,每一步都必须专业化生产与各国利用自身优势投入其中 。整个芯片产业链上,美国的影响力最大,百年硅谷的芯片实力造就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当然,如果美国政府利用行政手段限制中国芯片的发展,那影响的将不是芯片产业这么简单,更影响到中国科技的发展与未来经济的崛起 。认识到卡脖子的问题后,2014年我国出台政策扶持半导体产业,走出一条资金扶持的产业政策路线,同年设立1210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并聘请了有工程技术背景又擅长产业投资的赵卫国担任国家队头牌清华校企紫光集团掌门人,扛起振兴中国半导体的大起大基金,注资给教育部旗下的清华紫光,赵伟国有了充足弹药,便开启芯片产业的资本化扩张 。这种重金押注的政策本质是一种重走互联网扩张思维的策略 。互联网的战场就是利用资金武器疯狂兼并扩张,抢地盘、抢流量 。
起初,这种策略确实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清华为代表的国家队自2013年到2019年这短短六年时间里,是巨资收购了多达20家的芯片技术公司 。其中2013年以162亿元在美国市场私有化的展讯与锐迪科组建紫光展锐,又在2015年以25亿美金收购惠普公司旗下新华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2017年又斥巨资收购法国芯片连接器公司立联信旗下还拥有长江存储51%的股权,投资认购了国内第二大晶圆代工企业华虹半导体、英国IC设计公司imagination,紫光还不惜重金请来了中国台湾dram教父高启全入局,一顿扫射之后,紫光确实在全球存储芯片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旗下长江存储成为内陆首家具备3D nand生产能力的内资厂商,但相比排名第一的韩国与第二的美国,紫光的差距还很大 。为了缩短差距,紫光曾爆出230亿美金的高价收购当时仅次于韩国三星的全球dram存储芯片巨头美光公司 。但伴随着美国政府的介入,美光收购案流产 。此时,在飞芯片半导体研究出身的资本运作高手赵卫国的指挥下,紫光的债务问题也浮出水面 。受到疫情影响,又叠加了国内高校产业改革与方正集团司法重整清华校企,紫光于2020年底出现资金流动性问题,2021年宣布破产重组 。出现芯片危机的还不止于紫光,2021年,注册资金20亿的武汉宏兴公司宣布项目烂尾,全体员工离职,一场中国芯片大骗局浮出水面 。2017年,仅有小学文化的曹山视图组件半导体项目,首先他编造了台积电副总、红旗驻美国纽约第一任副总等虚假头衔,并通过合伙人龙伟敲开了武汉东西湖区政府的大门,获得官方的背书与土地资金支持后,曹山的红星半导体就在芯片卡脖子问题爆发前,就剑指台积电与三星是要造出最先进的14纳米、七纳米芯片,他还请来了台积电原首席运营官、前中芯国际副董事长蒋尚义主持大局病程 。以新报国,圆梦中华的理念,红星立志要砸下去1280亿,实现每年600亿的芯片产值 。牛皮是吹下了,但结局呢?2019年,红星通过其CEO、中国台湾半导体大佬蒋尚义关系,引进了一台生产七纳米芯片的阿斯麦光刻机,这也是号称国内唯一一台能生产七纳米芯片的光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