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手游产业死亡榜


2015年手游产业死亡榜

文章插图
i黑马 杨博丞 11月20日报道
地铁、公交、路边,你都很容易能发现身边正低头玩手机游戏的人,这些小游戏让等待的时间变得不那么无聊 。有了社交网络后,通过分享和排名,玩游戏也不再是一个人的乐趣,而这种改变催生出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根据荷兰游戏数据调研机构Newzoo 的预测,2015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游戏市场 。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这几年中国的手游市场,绝对是“快” 。2011年,中国手游市场收入不过62.4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就已经到达到了450亿 。
不过,手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12年,创业者纷纷投身手游,这一年也被称为手游元年 。但是2014年,以腾讯、网易、畅游、盛大、巨人等为首的国内“网游十强”全部进入手游市场,便加剧了市场竞争 。今年开始,手游市场放缓,环比增率下降达13.7%,资本市场逐渐冷却,小公司养活自己困难面临倒闭,大公司不断砍项目调整转型 。
原因不外乎团队磨合不够、资金链断裂、产品品质不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只有解散 。卡尔维公司的《战神之怒》一夜成名,创下破纪录神话,然而却在CEO杨存富的大规模招人下而死亡;游戏工厂也曾是最大的游戏开发公司,而它的创始人却出走,公司也从而转型做孵化器,不在从事游戏行业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已经死亡……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手游被称为金矿行业,但在这背后也破灭了许多神话 。
今天,i黑马最受欢迎的死亡榜栏目再次推出一篇文章,为大家总结手游市场倒下的那些烈士们是究竟为何而死 。我们的目的仅为警示在创业道路上行走的创业者们,一旦触碰这些雷区,那么下一个面临死亡的也许就是你 。
【案例一】卡尔维:因盲目扩张而死亡
成都卡尔维科技有限公司,是当时成都手游圈杀出的最大黑马,前身是盛大旗下一个开发端游的子公司,在CEO杨存富的带领下,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开始了一段卧薪尝胆的经历 。其代表作有《战神之怒》,它曾一夜成名,而转眼一年,A轮融资的一百万美金,游戏的千万代理费,悉数成空,最后宣布破产 。
当时,他们租了一间三居室的民宅,拿着每月2000元的工资,一干就是一年,闷头打造一款叫《战神之怒》的游戏 。2011年,《战神之怒》上线,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战神之怒》却一路高歌猛进,月流水达到百万元级别 。随后,清科创投投资100万美元 。而正在开发中的《战神之怒3》,更以千万元天价代理给金山网络 。此时,杨存富面临两个选择 。第一个是全力投入《战神之怒》,出一系列的续作;第二个就是多战线策略,多开发几款游戏,增加成功几率 。
游戏行业颇像电影行业 。一些名不经传的小团队也可以拍出低成本的佳作而一举成名,但很难保证下一步还能持续出佳品 。这种恐惧导致了“广撒网”的心态 。杨存富选择了后者,一两年时间,卡尔维从10人扩张到200人 。一家小公司瞬间成了业内的宠儿,发展急速,如日中天 。
2014年8月之后,手游行业从巅峰陡转直下,开始进入洗牌期 。在这一轮洗牌中,卡尔维从最大的黑马,沦为了当时的最大败者 。
为充实研发力量,杨存富全盘收购了一些游戏团队,作为项目组并入公司,但是开发的游戏不尽人意 。表现不佳的团队被遣散,接着又收购新的团队 。这种恶性循环,一直持续到卡尔维破产 。眼看着这些团队将《战神之怒》的盈利和名声消耗殆尽 。
2014年开始,卡尔维陆续裁员,最后只剩下50来人,今年初,杨存富召集了全体员工,说公司没钱了,撑不下去了,资方也不再投钱,公司最终解散 。
【案例二】Gameloft深圳工作室:因一款游戏而失利
Gameloft,世界著名游戏制作大厂,Gameloft在2002年进入中国,一开始做JAVA移植,后面2006年开始做手游,《混沌秩序》是其第一款手游 。但在今年4月传出一则新闻:Gameloft深圳工作室关闭了 。而紧随其后,8月30日,Gameloft成都工作室也正式宣布解散 。
而其倒闭可谓“猝死”,有员工向媒体透露,“吃完饭回来,我们进不去了,因为公司的门锁了!”
Gameloft自成立以来,在中国区共经历了发展汉化、移植到原创的几个阶段 。曾完成对《一起高尔夫3》《超凡蜘蛛侠》《小黄人快跑》等著名作品的本地化工作,但Gameloft整体营收状况不佳也开始影响中国工作室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