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人生借鉴:为什么有的人飞黄腾达,有的人却穷困潦倒?

在这个世界上 , 为什么有的人飞黄腾达 , 有的人却穷困潦倒?有的人才华横溢 , 有的人却一无是处?人活在世 , 读书治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显得非常重要 。
曾国藩 , 字伯涵 , 号涤生 , 是宗圣曾子的第七十世孙 ,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 他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 又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 被称为“中兴名臣”“千古完人” , 有“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誉 。 细究曾国藩的成功 , 也可以说是读书学习的成功 。
【历史故事】人生借鉴:为什么有的人飞黄腾达,有的人却穷困潦倒?
文章图片
正是一生的好学 , 为他日后成为中兴一代名臣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 曾国藩的读书治学之道 , 在今天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
曾国藩有句话 , “人之气质 , 由于天生 , 很难改变 , 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 古之精于相法者 , 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 ”你读过的书 , 遇见的人 , 经历过的事 , 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 。
曾国藩不是一个聪明的人 , 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在曾国藩苦读发愤之时 , 有一个小偷 , 趁夜潜入曾国藩家中 , 曾国藩正在背书 , 想等曾国藩背完睡觉后再行偷窃 , 就躲在梁上 , 边听边等 。 曾国藩读得很拼命 , 但是过去了很久 , 就是背不下来 , 小偷在梁上等啊等啊 , 终于等得受不了了 , 跳下来吼道:“你说怎么这么笨呢?不就是一篇文章吗?我在梁上听得都记住了!”然后 , 小偷乌拉乌拉把那篇文章背了一遍 , 扬长而去 , 留下曾国藩一张呆若木鸡的脸 。
【历史故事】人生借鉴:为什么有的人飞黄腾达,有的人却穷困潦倒?
文章图片
就是这样一个出了名的笨人 , 却有着“行万里路 , 读万卷书”的愿望 。
【历史故事】人生借鉴:为什么有的人飞黄腾达,有的人却穷困潦倒?】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 , 曾国藩进京会试后回家 , 并借此机会做了一次江南游 。 路过睢宁时 , 他的盘缠已所剩无几 , 知县湘乡人易作梅慷慨地借给他一百两银子 。 曾国藩带着借来的盘缠继续赶路 , 到金陵时 , 曾国藩在一家书肆里看见一套精刻的《二十三史》 , 喜爱之极 , 可价格却高达百两银子 , 这几乎是他身边所有盘缠的数目 。 经过反复权衡 , 最后他将自己随身所带的皮袍之类的冬衣送到当铺当了做路费 , 然后买下了这套《二十三史》 。
那个时代 , 百两银子不是一笔小数目 , 而曾国藩竟用来买一套书 , 这使曾国藩的父亲也不免也大吃一惊 。 但是 , 父亲没有责怪他 , 反而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 , 吾不惜为汝弥缝(还债) , 但能悉心读之 , 斯不负耳 。 ”父亲的态度让曾国藩大为感动 , 他从此闭门不出 , 立誓每日读十页 , 把读书当做向父亲尽孝一样 。 从此以后 , 他就养成了每天读史书十页的习惯 , 并且一生都没有间断过 。
一年后 , 曾国藩终于将《二十三史》全部阅读完毕 , 纵贯五千年的《二十三史》 , 曾国藩从此烂熟于胸 。
【历史故事】人生借鉴:为什么有的人飞黄腾达,有的人却穷困潦倒?
文章图片
曾国藩在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的同时 , 并没有为学而学 , 在研究经史百家文化的同时 , 曾国藩也非常重视“经世致用” , 致力于当时的“经济之学” 。 经济之学 , 就是经世济世的学问 , “经世”即“经世致用” , 是儒家极其关心社会、参与政治 , 以祈求达到天下治平的一种观念 。 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 。 儒家提出的“经济之学”比今天所谓的经济学范围要大得多 , 实际上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 曾国藩通过学习 , 不断积蓄自己的实力 , 并且讲求实用 。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 , 都要具备充分的条件 , 然后静待时机 , 采取行动 。 志向高远固然是成大事的前提 , 但是如果才学不济 , 再远大的理想也将终成画饼 。 曾国藩博览群书、饱读经史 , 在治学过程中增长了才干 , 也因此成就了日后治国平天下的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