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书党』能否叫出那些植物的名字,当你从小区绿地经过

【编者按】西晋时期文学家及植物学家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 ,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植物学专著 , 成书于公元304年 。 书中记录了当时岭南地区约80种植物的产地、外观、效用等信息 , 以及许多古代民俗、农术、传说等资料 。 最近出版的《伟大的植物:南方草木状》 , 对该书进行了全文翻译 , 并将书中所记载的植物用水彩画呈现出来 , 图文并茂 。 下文为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为该书所写的序(原题为:草木之名不是简单的名字 ,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拟) , 以及书中部分内容 , 澎湃新闻经授权刊载 。
『翻书党』能否叫出那些植物的名字,当你从小区绿地经过
文章图片
《南方草木状》明万历刻本人类有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 叫刻板印象 。 我们谈到南极 , 想到的必然有冰雪;说起新疆 , 脑子里蹦出来的都是羊肉串;一说起植物学 , 总会让人想起深山老林、奇花异卉 , 以及像野人一样飞奔于山间的植物学家 。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 绝大多数植物学家并没有进过深山老林 , 并不会种花养草 , 也不会辨识野果 , 更不会把植物变成想象中的怪兽 。 读到此处的朋友 , 脑海中大概已经满是问号了:植物学家是什么样的人?认识植物有什么用?要植物学家又有什么用?我想 , 古人在观察和学习植物的时候 , 也必然会想到这些问题 。 认识植物 , 其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 植物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无趣和无聊 , 就连大哲学家卢梭也说过 , 研究植物学最符合他的天然品位 。 春天的草地上 , 紫花地丁在忙着招揽蜜蜂来吸蜜传粉 , 雪松则会大手笔地扔出巨量花粉 , 即便在阴湿的墙脚 , 苔藓们也在忙着制造养料 , 繁育后代 。 不管是在肥沃的园地 , 还是在贫瘠的荒漠 , 抑或是看似无法驻足的树干之上 , 都有植物在经营它们自己的生活 。 不要嘲笑蓝藻数十亿年的不变 , 那是因为它们能牢牢掌控海洋和江河 , 不需要改变 。 而这一切 , 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 植物绝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索然无味 , 植物学家也不全是戴着酒瓶底儿眼镜的老学究 。 毫无疑问 , 中国古人在对待植物的态度上是极其务实的 , 在《南方草木状》中就记录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荔枝、龙眼、柿子和香蕉 。 但这并不妨碍那些只是承载了人类情感的植物也进入书中 , 比如各种各样的竹子 。 多数竹子不能为人类提供竹笋 , 也变不成农人的扁担和房梁 , 但它们身上承载了文人的情思 , 它们的外貌和结构让我们有无限的遐想——不管是其摇曳的身姿 , 还是中空的秉性 , 都成为了文人墨客创作的素材 。 因此 , 熟知一些草木之名 , 有时并不是为了它们的功用 , 而是从中找到一份情感寄托 。 当我们从小区绿地经过的时候 , 看到的就不会是一丛丛无味的绿色 , 也不会是一朵朵乏味的花儿 , 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一群群熟识的老友:苦荬菜刚刚褪掉黄色的花瓣 , 月季花即将为花园增添彩虹般的色彩 , 而樱桃的果子已经被小朋友们觊觎了很久......每一片叶子、每一片花瓣、每一粒果实都在向你讲述它们的生活和变化 , 而这一切都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 读古人这本《南方草木状》 ,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今日的花朵 , 也可以帮我们追忆往昔的情愫 , 历史和现实就交叉在文字和图画之间 。 书中还有那个年代刚从异域而来的植物——甘薯、茉莉和指甲花 , 对这些植物的描述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和他们留给我们的故事 。 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 是一种生活态度 , 是一种生活情趣 , 也是一种全新的社交行为——与另一种形态的生命成为朋友 。 生活将因此而改变 。 史军2019年12月
『翻书党』能否叫出那些植物的名字,当你从小区绿地经过
文章图片
甘蕉原文甘蕉 , 望之如树 , 株大者一围余 。 叶长一丈 , 或七八尺 , 广尺余二尺许 。 花大如酒杯 , 形色如芙蓉 。 着茎末百余子大 , 各为房 , 相连累 , 甜美 , 亦可蜜藏 。 根如芋魁 , 大者如车毂 。 实随华 , 每华一阖 , 各有六子 , 先后相次 。 子不俱生 , 花不俱落 。 一名芭蕉 , 或曰巴苴 。 剥其子上皮 , 色黄白 , 味似蒲萄 , 甜而脆 , 亦疗饥 。 此有三种:子大如拇指 , 长而锐 , 有类羊角 , 名羊角蕉 , 味最甘好;一种子大如鸡卵 , 有类牛乳 , 名曰牛乳蕉 , 微减羊角;一种大如藕 , 子长六七寸 , 形正方 , 少甘 , 最下也 。 其茎解散如丝 , 以灰练之 , 可纺绩为绤 , 谓之蕉葛 。 虽脆而好 , 黄白不如葛赤色也 。 交广俱有之 。 三辅黄图曰:汉武帝元鼎六年 , 破南越 , 建扶荔宫 , 以植所得奇草异木 , 有甘蕉二本 。 译文甘蕉 , 看上去像一棵树 , 高大的有一围多粗 。 叶片有一丈或者七八尺长 , 宽一尺多或二尺多 。 花朵像酒杯一样大 , 形状和颜色都像芙蓉花 。 枝干末端摞着一百多个果实 , 各成集合 , 相互连接 , 味道甜美 , 也可以用蜜糖腌渍储存 。 根像是芋头 , 大的如车轴一般 。 果实随着花朵生长 , 每朵花能结一组果实 , 共六个 , 相互排列 。 果实的生长不是同时的 , 花朵的掉落也有先后 。 又名芭蕉 , 或巴苴 。 把果实的皮剥开 , 内里的颜色为浅黄或白色 , 味道像是葡萄 , 又甜又脆 , 能充饥 。 有三种类型:一种果实的大小像拇指 , 长而尖 , 像是羊角 , 名为羊角蕉 , 味道最甜;一种果实和鸡蛋一样大 , 又像牛乳 , 就叫作牛乳蕉 , 味道微微逊色于羊角蕉;还有一种像藕一样大 , 果实长六七寸 , 方形 , 也不甜 , 是最下一等 。 将甘蕉的茎干捣成细丝 , 加上石灰 , 可以纺织成葛布 , 叫作蕉葛 。 这种葛布虽然硬度高 , 质量好 , 不过颜色黄白 , 不像一般的红色葛布 。 交广(交州和广州 , 包括今天的广西、广东两省以及越南的部分地区)一带都有这种植物 。 《三辅黄图》中记载 ,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 打败南越国 , 建造扶荔宫 , 用来种植奇花异草 , 其中就有两株甘蕉 。 贴士古代的甘蕉是指芭蕉、香蕉或大蕉等种类繁多的可食用蕉类 , 古书上记录的羊角蕉、牛乳蕉等 , 很难与今天的香蕉品种一一对应 。 而蕉葛这种织物 , 从汉代至清代都存在于岭南地区 , 甚至长期作为贡品送往都城 。 除了文中记载的制作蕉葛的方法 , 另有一种说法 , 认为是将蕉纤维与葛纤维混合之后制作出来的布 , 称之为“蕉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