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从北京到承德再到江南,康熙做的这个实验,使中国水稻由单季变成了双季
文章图片
1.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长城以北的塞外坝上还是一片枯黄,风裹沙尘,偶尔还有雪花飘落。
刚过四十岁的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出独石口,便是茫茫的蒙古草原。
草原地广人稀,战线太长,补给困难。
此时,也是噶尔丹部最难过的时候,食用困乏,冻饿而死者甚多。
打仗,打的是物资,是粮食。
一代天骄,康熙皇帝与士兵一起风餐露宿,同甘共苦。
五月二十一日,上谕曰,朕尊为天子,富有四海,此番出征,朕日食一餐,夙兴夜寐,栉风沐雨,每至一处,朕皆步行。(《清圣祖实录》)
如果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同甘,谁愿意共苦?
粮食,在康熙皇帝的心里占有着绝对重要的位置,
十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由归化城驻衣赫图尔根郭尔之南,知道步行出征的右卫军辛苦,亲自赏赐给他们食物,对他们说:
尔等缺粮步行,而能奋勇败敌,殊为可嘉,是以亲临赐食。(《清圣祖实录》)
民以食为天,粮食,就是天大的事。
康熙皇帝在他写的《农桑论》里得出结论:
农桑,王政之本也。
作为一位农业大国的皇帝,康熙要亲自解决粮食问题。
文章图片
2.
解决粮食问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扩大种植面积,一个是提高单位产量。
清朝时期,内地人口大量流动,带动了边疆开发,耕地面积迅速扩大,到道光年间,我国耕地面积达到了11—12亿亩,比明朝万历年间的7.8亿亩增加了50%。
面积扩大了,单产量也要增加,而单产量增加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年两熟或三熟。
康熙三十一年初夏,北京丰泽园暖阳高照,一派祥和。
康熙皇帝驾临瀛台内丰泽园澄怀堂,召见由户部尚书改为吏部尚书的库勒纳等人进宫,康熙皇帝见到他们后说:
“刚才你们进来时,可曾见到我所种植的稻田?”(曾见朕所种稻田耶?)
诸位大臣上奏说:“见到了,稻苗已经长到一尺多高了,此时如此茂盛,实在是前所未有啊!”
康熙皇帝说:
“我刚刚种稻的时候,见有的稻谷六月就成熟的,就命人取来收藏,作为种子,因此历年所播种的稻谷,也都是到六月成熟,所以此时就如此茂盛。如果是平常成熟的稻谷,未有能够如此茂盛的。
我巡察南方的时候,将江南香稻以及菱角带来这里栽种。北方土地寒冷,未能结成果实,一旦过了霜降,就没有收成了。南方虽然也有霜雪,但地气温暖,无损于田中的禾苗。
谚语说:清明霜,谷雨雪。说的是霜雪不足为害。总之,南北地气不同,节候各异,寒暑的迟早,完全看太阳照射的远近,所以赤道度数最应当详加审查。”
康熙皇帝在北京种的是早稻试验田,他从南方带回来的香稻在北京试种没有成功,但他发现了另外的早熟品种,他在北方试种水稻取得了成功。
他还把水稻的收获季节提早到了六月,比常规的九、十月收获提早了三个月,为南方双季优质水稻赢得了时间。
文章图片
3.
北京以北,温度更低。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开始修建热河行宫。
动工之初,他就命人在热河北侧蘋香片沜的后面,开出一片御瓜圃,在御瓜圃东北部地势低洼的地方开出一片稻田,在种植各种瓜果的同时,还种上了从北京带来的早熟稻种,而且得到了成功。
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康熙内心非常喜悦,
紫芒半顷绿阴阴,最爱先时御稻深。
若使炎方多广布,可能两次见秧针。
——康熙《早御稻》
康熙皇帝在承德写的这首诗,直接就说出来要想在南方实现一年两熟的目标。
《康熙幾暇格物编》里对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水稻有过详细的记载:
- 中华网财经当当网回应招聘不看北京人东北人河北人:从未发过
- 北京商报京津门店月底全关,全时再遇“生死劫”
- 央视“解封”前夕法国再次出现聚集性疫情
- 金台资讯你会听吗?(网上中国),长音频来了
- 央视强调协同抗疫,法英两国领导人通电话
- 「出台」北京出台环评审批“正面清单”16行业44类项目实行环评豁免管理
- 当当网回应招聘“高级运营经理”职位不看北京人东北人:从未发布过此类招聘信息
- 5a级景区北京唯一免费的5A景区已化身超美胜境,上演百花争艳模式!简直美醉
- 金台资讯长音频来了,你会听吗?(网上中国)
- 丰巢当丰巢变封巢,消费者爱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