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故事▲不能!,“武林高手”真的能在战场上纵横吗?戚继光说洗洗睡吧( 二 )
戚继光说浙江人使用长枪 , 多喜欢握住长枪的中部 , 这样长枪用起来就可以周旋有余 。 但是正如我们上文所提到的 , 在军队作战之中方阵是十分狭窄的 , 你在那里“挥舞有余”的时候 , 你的长枪很容易就误伤你的战友 , 因此往往会起到反效果 。
文章图片
长枪方阵
我们设想一下 , 如果一支军队来自五湖四海 , 有的人是南方人 , 拿长枪习惯拿中部;有的人是北方人 , 拿长枪喜欢拿尾部 。 那么在一支军队之中 , 刺出去的长枪就会长短不齐 , 既不利于杀伤敌人 , 也不利于阵型保持 。
戚继光久与倭寇交战 , 肯定见过那些精通刀法 , 身手敏捷的倭寇 , 并且没少吃过亏 。 戚继光本身也是习武之人 , 他明白练习武功的好处 , 也明白练习武功的难处 。 其最难之处便在于因为个人的悟性不同 , 练习武功的时间长短也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不等 。
而在连年征战的时候 , 士兵死伤迅速 , 往往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他们练习武功 , 需要的是速成的且能够征战的士兵 。 戚继光曾经也想引进杨家的梨花枪技法进入军队之中 , 给士兵操练 , 希望能够增强士兵的个体战斗力 。 在研究后发现 , 梨花枪虽然是一种为战场作战而设计的枪法 , 但是其比较复杂而且需要一定的空间施展 , 因此不适用于普通士兵 。
老舍在小说《断魂枪》中曾经描写了一位武术家“神枪沙子龙” , 其中提到一个概念是“月棍年刀一辈子枪 , 不容易见真功夫!”由此可见练习枪法需要常年累月的练习 , 突击性地练习枪法效果并不好 。
戚继光认为真正适合战场使用的武功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法欲简 , 立欲疏;非简无以解分纠 , 非疏无以腾挪进退 。 ”
说白了就是 , 操练起来要简单 , 可以让士兵迅速学会;施展起来不需要太大空间 , 要保持在方阵之中使用 。
文章图片
方阵往往是非常整齐的
因此我们可见 , 在历代操练士兵之中 , 对于长枪兵往往就是注重一个刺的动作 , 反复练习 , 使其形成肌肉记忆 , 并不要求其他多余动作 。 在近代中的二十九军便有专门的大刀队 , 大刀队的刀法传承自刀法大家李尧臣 , 只有简单的“一撩一劈” , 这样士兵易于学习 , 而且在具体战斗中效果也非常不错 。
因此我们可见 , 在正式的战斗之中 , 因为士兵的习惯、悟性不一样 , 导致他们的学习程度也不一样 , 因此复杂的武功套路往往不适用于具体的战争作战 。 士兵们往往会操练简单且有效的一些固定招数来用于作战 , 并且效果还很不错 。
文章图片
三、值得被批判的花式作战
在和平战事较少的时期 , 战争往往被人给儿戏化 , 古代的军阵演练也逐渐变成了一种注重观赏性的杂耍团 , 具有非常强的观赏性与表演性 , 但是实战性很差 。 例如说在北魏 , 就按时有一些观赏性非常强的军事表演 , 选出士兵分别扮演刘宋军与北魏军 , 然后互相交战以娱乐大众 , 彰显国威 。 据记载:
“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 , 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 , 南败北捷 , 以为盛观 。 ”
但是毕竟说实话 , 北魏的时候战事也算频繁 , 这种军事表演虽然表演性较强但是还没有摆脱实战的范畴 。 但是到了宋代之后 , 这情况便每况愈下了 。 一方面是话本、小说的兴起让人们对于战争产生了错觉;一方面是士兵操练华而不实的武艺 , 文上一身中看不中用的花绣等浮夸风气的产生 。 这些都让战争变得更加花哨而少了铁血色彩 , 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影响非常之大 。
到了明代 , 这种情况更是愈发严重 。 明代小说十分繁盛 , 描写战争场面的小说便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隋史遗文》等 。 这些小说为了突出战争的精彩性 , 往往会选取武艺高强的人物着重描写 , 给人们的印象便是在战场之上只要武艺高强便可以纵横驰骋 , 以一力降十会 。 而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军纪、操练等则被大大忽略 。
- 吉祥说历史前两锤砸死两金将,第三锤只一扫,金兀术就跑了,岳云出世试三锤
- 历史寻觅野地里连“御”四牛,清朝名将“妖人”海兰察:战场上威胁和珅
- 早晚历史宁当老二,曹操也不敢小看,李典:三国历史中低调的黑帮老大
- 吉祥说历史而且还是宋朝人民的好丞相?,秦桧不仅不想杀岳云
- 洋洋谈历史犹国之良相娶对妻子有多么的重要,朱元璋的马皇后:家之贤妻
- 吉祥说历史步战勉强可以,唯有此战克敌,岳云四战金弹子:马战两次未讨便宜
- 吉祥说历史留下两子一女,儿女们有何结局?,岳飞之子岳云23岁蒙冤惨死
- 青橙故事但我知道我是完美母亲”,“我离婚、不做饭
- 十四叔看历史昭慈皇后,乃马真氏,元朝最有野心的女皇后
- 历史大点评读史小记:忠孝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