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概念火爆 免税概念持续火爆( 二 )


受困于业绩低迷,大部分百货公司都蹒跚在转型的路上 。升级装修、改变招商业态成为最常见的转型方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发现:百货公司变的越来越像购物中心,只是仍然不及购物中心 。
茂业百货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重庆茂业实施百货类购物中心化策略,减少联营专柜增加配套租赁专柜,减少联营收入增加租赁收入 。但由于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促销折扣常态化,联营毛利率下降 。华南区标的公司引入了较多的租赁合作模式品牌,以餐饮品牌居多 。茂业华强店、南山店、东门店进行了装修调整,引入目标定位性品牌 。短期业绩难达预期影响,更多以门店补贴促使业绩提升 。
无论如何,提升“消费体验”已成为百货公司们的新共识,免税店的“购物”功能性则更为纯粹 。
“美兰机场的免税店给我的感觉像是超市,在安检完之后有个集中的区域,很多货品集中堆放在哪里,再往里走还有一些小店铺,有它们主推的热销产品,但品类不全,体验很一般,没买到什么我就登机了”,周末在海口美兰机场逛过的游客刘女士告诉界面新闻 。
“服务”与“品类”是免税店的一大问题 。
法国代购小杨介绍称:“巴黎有几家市内免税店,就是一个几十平或者一百来平的商店代理分销不同品牌的产品,种类并不多,基本上就是导游带旅游团过去,我们很少去哪里买 。巴黎机场的免税店体验比较好,货品多,都是独立的店铺 。”
据《北京商报》报道,北京目前有两家市内免税店,分别是由中免免税店和中出服免税店 。其中,蓝色港湾的中免免税店为北京市内首家免税店,该门店以“店内预约,口岸提货”的方式落地,主要针对境外游客开放,在消费者受众上局限性较大,从而导致了该门店客流较少的情况 。
中出服免税店虽然面向中国公民,但也只针对拥有180天内入境记录的消费者,且每人的额度仅为5000元 。有网友认为,中出服免税店的商品品牌多为中端产品,国际奢侈品牌较少,吸客能力有待提高 。还有网友透露,该免税店即将在8月撤店,新的选址目前尚不清楚 。
由此可见,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店如何共生发展也成为一大难题 。
陈倩认为:“免税店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买商品,买便宜商品,服务并不是最主要的 。如果百货公司获得免税牌照,那你的含税商品怎么办?这需要百货公司在商品上做出差异化 。以及,新的市内免税店要设立在哪里?现阶段成熟商圈位置都是满的,难道百货公司在自己的门店开辟个免税区域?这种模式也很奇怪 。市内免税店怎么做、经营怎么平衡、怎么权衡各方利益,百货公司都去做免税店,这种想法不太靠谱 。”
在王府井之前,国内拥有免税牌照的企业只有7家 。分别为中免、日上免税行、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侨 。
中免是中国免税生意的“隐形”王者 。截至目前,中免已在全国范围内布局超90个城市,拥有248个免税店 。中免以近82%的市占率笑傲中国免税市场 。
2019年,中国中免免税商品销售达到458.18亿元,占公司收入比例的48.85%;有税商品收入仅为11.49亿元,占比1.23% 。
中免是唯一一家独立拥有上游品牌商供货渠道的免税运营商,深免、珠免、海免均通过国际免税运营商或中免采购 。
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下,中免在产品品类、价格、成本方面优势明显 。较低的成本价格给了中免较大的营销折扣空间 。在2019年至今的免税店活动中,中免活动力度和丰富度最大,三亚海棠湾几乎月月促销 。
陈倩表示:“免税生意跟普通的零售生意还不一样,它对你的业务规模、资金实力都有要求 。王府井做这门生意还比较有可能,毕竟是全国知名的百货公司 。但有些百货公司它规模非常小,在当地已经发展得很差了,它去做免税生意,拿什么去跟品牌商谈呢?”
据21财经报道,海南省政府开会确定,海南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旅发”)将会获得一张离岛免税牌照 。这是一家海南国资委独资控股的企业,也是上市公司海汽集团的母公司 。
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免税运营商之间的博弈已不可避免,但真正分到免税”蛋糕“市场的百货公司,目前能够确定的只有王府井,百货公司的转型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