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恩施明代人物古迹:李一凤与大莫园

【爱历史】恩施明代人物古迹:李一凤与大莫园】李一凤 , 明代施州卫人 , 曾任安徽贵池县令和徽州府同知 。 辞官回乡后修建大莫园 , 开馆授课以教乡民子弟 。 还参与重建问月亭、修撰施州卫志、迎接容美土司贡送佛像等地方重大活动 , 与当时谪戍施州的明代名臣邹维琏结为知交好友 。
清同治版《恩施县志》载:“李一凤 , 字岐阳 , 施州人 , 万历己酉举人 , 知贵池县 , 升徽州同知 , 以廉惠称 。 致仕归 , 开大莫园 , 以课子弟 , 重修卫志” 。 同治版《施南府志》载:“李一凤 , 卫孝廉”(孝廉即举人) 。
清光绪版《贵池县志》载:“天启 。 李一凤 , 施州举人” 。
【爱历史】恩施明代人物古迹:李一凤与大莫园
文章图片
清道光版《徽州府志》载:“李一凤 , 江陵籍施州卫人 , 举人 , 天启三年任” 。
【爱历史】恩施明代人物古迹:李一凤与大莫园
文章图片
邹维琏《达观楼集》卷十六载有《李郡臣大莫园记》 , 文中记述:“天启甲子 , 李公岐阳致政归” 。
由上述记载可知 , 李一凤于1609年中举 , 1622年任贵池知县 , 1623年任徽州府同知 , 1624年致仕归乡 。 让人不明白的是 , 李一凤为什么仅仅任了一年同知就致仕了呢 , 是受官场排挤(非进士出身)?抑或是不愿跟魏忠贤之流合污?暂无法深究 。 其生卒何时 , 任贵池县令之前做过什么 , 也未知 。
李一凤致仕归乡后 , 修筑了大莫园 , 将大莫园作为自己的隐居之所 , 编史著文 , 开办学馆 。 《恩施县志〈艺文志〉》还收录了李一凤的《夜郎辩》 。 明代文人隐居避世曾为一时潮流 , 但李一凤的隐居不是消极避世 , 他不仅积极参与施州社会政治活动 , 更借大莫园潜心教导乡邻子弟读书 , 这对当时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信息交通不畅、文化落后被称为蛮夷之所且常为官员贬谪之地的施州来说 , 具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意义 , 在其一生所为中 , 也最为人称道 。
大莫园位于今恩施老城南门外城乡街 。 《恩施县志·古迹志》记载:“大莫园 , 在府城南门外” 。 邹维琏《李郡臣大莫园记》描述更具体:“北枕狮岩 , 南瞰清江 , 左对珠绛 , 右倚文昌祠阁”(文昌祠原建于城南门外 , 清嘉庆三年迁于城内鳌脊山现址) 。 恩施文史专家贺孝贵先生实地考查后 , 认为大莫园基本范围在今恩施市公安局原六角亭办公区至武圣宫一带 。
邹维琏曾赋诗赞美大莫园:“开园辟径瞰沧浪 , 招客亭台绿草芳 。 辋水庄中诗作画 , 浣花溪畔草名堂 。 闲来隐几听天籁 , 啸罢鸣琴送晚觞 。 我愧羊求君许过 , 白云明月满山房” 。
在《李郡臣大莫园记》中 , 邹维琏对园中美景描述得更为细致:“其地幽径一线 , 迂坳而曲折 , 稍进则平圃一片 , 江水绕之 。 种有名卉数百簇 , 中构草亭 , 曰‘泠然’ 。 又进则摄岭而上 , 石洞、石蹬、石案横岭腰 , 可以对弈;又进 , 则石绛绝顶 , 构亭名‘可座’ , 八方玲珑 , 而在下圃 , 望之则如天上;又进 , 则书馆 , 前堂后室气象钜丽 。 上则岑楼,周回远眺 , 山川数十里 , 面面皆碧 。 下则明笱净几 , 庭草盆鱼 , 实以图书万卷 。 此胜景幽 , 概依稀乎辋川、浣溪光景也” 。
透过邹维琏的诗文 , 我们仿佛触摸到一幅在白云下在月光中或静谧或缓缓流淌的山色美景 , 仿佛感受到李一凤与邹维涟等友人在亭台对酒当歌、抚琴畅谈的豁达洒脱 , 仿佛聆听到前园书馆中学子们那朗朗读书声 。
清嘉庆二十四年 , 李一凤后人将大莫园卖给崔坝把总高光福 , 高氏对园区改变不大 。 从高氏后人高承建(1940年--)绘制的平面图看 , 大莫园分前后两部分 , 前园原有房屋27间 , 高氏购买后又增建5间 , 后园为园林、花圃、茶地、池塘等 。
【爱历史】恩施明代人物古迹:李一凤与大莫园
文章图片
【爱历史】恩施明代人物古迹:李一凤与大莫园
文章图片
如今 , 大莫园早已不存 , 仅有庭院前面的几间破旧房屋在城市夹缝中艰难生存 。
【爱历史】恩施明代人物古迹:李一凤与大莫园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