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撕下文景之治背后的遮羞布

古语:“冯唐易老 , 李广难封” , 背后展现出“文景之治”盛名之下的真实状况 。 又映射出怎样的君臣人际关系?
冯唐 , 西汉人 , 出生年月不详 , 他的祖先是赵国人 , 后来迁居在代地生活 , 他和文帝算是半个老乡 , 因为以孝行流传于世 , 被推荐位郎官 , 侍奉汉文帝 。
一次汉文帝出行遇见冯唐 , 受因匈奴之祸 , 感叹没有遇到廉颇、李牧那样的将领 。 冯唐则对答汉文帝:“恕臣直言 , 即使陛下遇到廉颇、李牧那样的将领 , 也不会重用他们 。 ”文帝生气 , 返回宫中 。
不久文帝再次召见冯唐 , 问他为何当面羞辱他不会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将领?
冯唐说:“我是个粗鄙之人 , 不懂的忌讳回避什么 , 有什么话直说”
【爱历史】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撕下文景之治背后的遮羞布
文章图片
汉文帝于是向冯唐请教边境用兵之法 , 冯唐对答如流地说到:“现在匈奴祸乱 , 古代的明君任用有才能的将领 , 放手让他们去做 , 不加以掣肘 , 因为明君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 , 将领赏罚分明 , 得到的战果 , 分赏给部下 , 队伍才能上下齐心 , 奋勇杀敌 。 今魏尚将军在外尽忠职守 , 誓死抵御匈奴 , 只因为多错报了6人的战功 , 您就把交给庭尉 , 判处他有罪 , 剥夺了爵位 , 这样做会让将士们寒心” 。
于是文帝恢复了魏尚的职位 , 让他继续戍边匈奴 。
汉景帝即位后 , 冯唐因为性格耿直被罢官免职 。
汉武帝继位以后 , 广招天下贤才 , 有人推荐老将军冯唐 , 可他当时已经90岁的高龄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只得作罢 , 人们常用冯唐易老来形容看来不得志 。
冯唐老将军的确有真才实学 , 但无奈文帝无心主动出击对匈奴用兵 , 只是采取防守策略 , 所以冯唐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 真是生不逢时啊 。
对于老将军冯唐的快人快语 , 自古以来 , 武将皆为如此 , 两个人的对话使文帝感觉冯唐羞辱了他 , 侧面也反映出文帝缺少容人的气量 。 忠言逆耳 , 人们都喜欢听好听的话 , 真正能做到李世民那样喜欢谏臣的君主屈指可数啊 。
李广
飞将军李广的名气要比冯唐大多了 , 汉文帝时期 , 匈奴偷袭边境 , 李广身先士卒 , 斩杀多人 , 战绩颇丰 , 被提拔为中郎将 。
李广跟随文帝外出 , 冲锋陷阵 , 作战勇猛 , 文帝感叹:“可惜你生不逢时 , 你要是生在高祖时代 , 定能封侯拜相 , ”
李广作战勇猛 , 飘忽不定 , 常常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 以力战为名 , 匈奴人都很怕他 , 称之为“飞将军” 。
【爱历史】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撕下文景之治背后的遮羞布
文章图片
其实 , 这很好理解 , 匈奴人以勇武著称 , 他们心中无比崇拜那些体魄健硕 , 个人战斗能力爆表的人;而对于排兵布阵和文治天下却知之甚少 。 说直白点就是匈奴人更加注重个人能力 , 不懂谋略和计谋 。
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才气 , 天下无双 , 自负其能 , 数与虏敌战 , 恐亡之 。 ”皇上爱其才 , 恐亡之 , 把李广调到上郡做太守 。 老子曰:“揣而锐之 , 不可长葆 。 ”意思是兵器太锋利了就容易折断 。 这也是爱李广之才的表现 。
李广自认为武功高强 , 从心里蔑视匈奴人 , 作战时拼命攻杀 , 丝毫不顾个人安危 , 常常忽略了与团队的协作配合 。
也多亏匈奴人不懂谋略和兵法 , 不然李广可能被俘或者被杀 。
汉景帝时期 , 李广因私自接受梁王刘武将军印 , 惹得景帝动怒 。 显示出李广不懂无君相处的为政之道 , 目光短浅的缺陷 。 李广也因为此事 , 让景帝嫌弃 , 虽然七国之乱颇有战功 , 但没有被封侯 。
汉武帝时期 , 大举对匈奴用兵 , 李广毛遂自荐 , 请求为先锋出击匈奴 , 武帝看他年事已高 , 更多的是他缺乏大局观的团队领导能力 , 遂而不用 。 李广愤愤不平 , 卫青命李广为侧路迂回 , 可他在行军途中迷失了方向 , 错过了大决战的时机 。 此时的李广心灰意冷 , 高傲的他再也无法面对武帝和其他将领 。
然后引刀自刎 , 死得很悲壮 , 百姓闻之皆惋惜 , 痛哭流涕 。 最终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的机会 。
李广更多的是个人能力出众 , 但作为统帅却有存在明显的短板 , 等到汉武帝时期 , 他的争强好胜 , 勇猛斗狠成为大规模兵团作战的弊端 , 名气大于实力 , 李广更多的起到对匈奴威慑作用 。
【爱历史】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撕下文景之治背后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