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覆盖我国全域的“土壤大数据库”建成


4月6日 , 采访人员从中国农科院获悉 , 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科研团队历时21年牵头完成了覆盖我国全域的高精度数字土壤 。 这是我国迄今最完整和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科学记载 。
【『农业』覆盖我国全域的“土壤大数据库”建成】数字土壤是利用“3S” , 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等现代信息技术方法 , 模拟、重现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等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 。 “高精度数字土壤”能直观、精细展现土壤资源与质量状况 。
『农业』覆盖我国全域的“土壤大数据库”建成
本文插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数字土壤研究团队整装待发 , 在海南进行土壤采样
该项目自1999年启动 , 将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设计等新技术融入土壤学研究 。 成果第一完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维理介绍 , 该项成果对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投入巨资完成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图件和资料进行“抢救性收集”和“时空整合” , 可满足各行业对高精度土壤科学数据的迫切需求 。
『农业』覆盖我国全域的“土壤大数据库”建成
本文插图
构建完成的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含9大图层 , 具有多要素(多项土壤理化性状)、高精度(100米数据)、多时空维度(40年土壤空间数据)特征 。 它以1公顷为单元提供各地多项土壤资源与质量理化性状 , 其中的土壤质量稳定性性状 , 如土体构造、质地、母质、成土条件、土壤类型等 , 时效性达上千年 , 可长久使用;而土壤有机质、酸碱度、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以及耕层厚度等土壤质量快变化性状 , 为了解土壤与环境质量演变提供了依据 。
张维理介绍 , 数字土壤项目采取边建设、边应用方式 , 从2003年起至今 , 已为我国60余家专业科研机构提供数据进行相关研究 , 并为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环境、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用于实施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等国家工程 。
据介绍 , 随着这项研究带来的我国在土壤时空大数据方法和技术上的突破 , 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土壤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产品进入农业、环境多个行业与人们社会生活中 。 如将高精度数字土壤加载到耕地机械、施肥机械和灌溉机械芯片中 , 可实现精确施肥、耕作与灌溉;利用土壤时空大数据 , 对重点农区和流域实现分区、分类、量化的管理 , 能在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和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 , 使得我们的环境更安全、餐桌上的食品更安全 。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