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源流及风俗 元宵节的风俗有哪些( 二 )


中唐后 , 元宵节更发展成为全民性狂欢节 。唐玄宗开元盛世时 , 长安灯市规模很大 , 燃灯五万盏 , 花灯花样繁多 , 皇帝命人做巨型灯楼 , 金光璀璨 , 极为壮观 。
宋代 , 元宵灯会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上更胜于唐代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 , 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 。王安石《上元戏呈贡父》诗云:“车马纷纷白昼同 , 万家灯火暖春风 。别开阊阖壶天外 , 特起蓬莱陆海中 。尽取繁华供侠少 , 只分牢落与衰翁 。不知太一游何处 , 定把青藜独照公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写了宝马雕车、拥金戴翠的美女、成千上万的市民都在兴致勃勃地观赏令人陶醉且迷人的灯景:“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 玉壶光转 ,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 笑语盈盈暗香去 。”

元宵节源流及风俗 元宵节的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到了清代 , 满族入主中原 , 宫廷不再办灯会 , 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 不过日期缩短为5天 , 《燕京岁时记·灯节》载:“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 , 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 。”
清乾嘉时候 , 李调元曾写三首成都观灯诗 , 其一 , 《正月十四日至成都是夜观灯》:“试灯节届渐闻声 , 次第鳌山压锦城 。十字楼头星共灿 , 万家门口月初明 。管弦奏处莺吭滑 , 帘箔钩时翠黛横 。老病连年游兴浅 , 衔杯谁与话衷情 。”
其二 , 《元宵》:“灯遇元宵尽力张 , 暗尘滚滚逐人忙 。烛天火树三千界 , 照地银花十二行 。宝马长嘶成队醉 , 油车细碾遍街香 。谁知月到团圆夜 , 早已微销一线光 。”
其三 , 《十六日夜再观灯》:“明日留君君漫猜 , 残灯尚可酌金罍 。龙经烧尾犹蟠舞 , 马为抽心却倒回 。玉漏频催门渐掩 , 金吾收禁户长开 。倚栏听得游人说 , 明岁还邀旧伴来 。”
猜灯谜
灯谜春秋时代就有 , 那时叫“隐语” , 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 。
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 , 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 , 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 。
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 , 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 , 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 , 如果赏灯者猜出谜语 , 就将纸条取出 , 然后找灯笼所有者确认答案 , 猜对的话 , 他们就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 。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 , 所以响应的人众多 , 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
元宵节源流及风俗 元宵节的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会情人
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 , 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
封建的传统社会年轻女孩平时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 , 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 , 元宵节未婚男女正好借着赏花灯顺便为自己物色对象 , 男女情人也借此相会机 。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一词云:“去年元夜时 ,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 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表达了元宵夜不能再见意中人的遗憾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把元宵节观灯时见到意中人的欣喜与激动描写得淋漓尽致:“众里寻她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元宵节源流及风俗 元宵节的风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迎紫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 , 名曰赛紫姑神(又曰卜紫姑神) , 占卜蚕桑 , 并占众事 。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 , 为大妇所妒 , 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 , 成为厕神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 , 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 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 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 , 像对待亲姐妹一样 , 拉着她的手 , 跟她说着贴心话 , 流着眼泪安慰她 , 情景十分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