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同样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何项羽、韩信赢了,马谡却输得身首异处( 二 )


马谡街亭之战剧照
我们再看一下《三国志·王平传》的相关记载:
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谡舍水上山
平连归谏谡
由此可见!马谡是主动舍水上山,而且王平也多次劝谏过。并不是因为在安排战术的时候忽略了水源的问题。“舍水”其实是他战术的一部分,是有意为之。

文章图片
王平动漫形象
放着城池不驻,偏偏选择孤山,而且还是舍弃水源的孤山。马谡要干什么?
第一、置之死地而后生,驻扎在没有水源的孤山上,让将士们退无可退,想要活命,就必须勇往直前。
第二、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使将士们达到俯冲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不得不说,马谡把孙武老前辈的《孙子兵法》背的滚瓜烂熟。居然让他想到了将“居高临下”与“置之死地”相结合,而且还布置得有模有样的。
马谡剧照
但是!他忽略了几个最重要的因素
一、水源的重要性
凡事不能做的太绝,有时候做得太绝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马谡的街亭之战,你明明驻扎在孤山上,就已经是置于死地了。你还非要选一座没有水源的孤山。总想着要买个双保险。这就有点太过分了。
水是什么?水是人类维持生命的根本,它对人类的作用仅次于氧气,甚至比食物还要重要。人在不进食物的情况下,只要有足够的水源,就能够继续生存数周,甚至几个月都有可能。但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数日就会死亡。一天就可以使人精疲力尽,毫无斗志。
张郃剧照
二、速战速决
孙武这套“置之死地而后”的战术体系,必须讲究一个速战速决。“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拖得越久,将士们越得不到士气的提升,反而会被恐惧感紧紧包围。比如项羽“破釜沉舟”,人家宣誓之后立马就投入了战斗,正是在将士们兴致最高的时候。
而韩信的“背水一战”,则完全符合孙武的《孙子兵法》,几乎没有作出任何改动。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
他并不告诉士兵们,自己设置背水阵的意图,使他们不会提前陷入恐惧之中。直到韩信将数倍于己的敌军引过来,将士们唯有拼死一搏,瞬间干劲十足。
这两战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短时间投入战斗。但马谡却是防守方,他必须等到张郃主动进攻。一旦张郃围而不攻,一则加深将士们的恐惧感,二则缺乏水源体力不支。置之死地真的成了死地。
儒将张郃
三、对手过强
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汉中之战,虽然夏侯渊才是北军的主将,但是给刘备造成最大阻碍,最让刘备忌惮的将领却是张郃。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后,刘备反而感觉有一些失望。他更希望黄忠杀掉的是张郃。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诸葛亮北伐期间,最忌惮的也是张郃。张郃是一个儒将。喜欢研习兵书兵法,打仗有套路,有规划,懂得随机应变。非一般的武夫可比。
刘备、诸葛亮等人尚且忌惮张郃,马谡居然敢小觑他,过分的自信,反而将自己陷入了被动。
张郃剧照
跟马谡一样,张郃也是一个“孙武”迷,他一生指挥的大部分战役,多有引用《孙子兵法》的战术手段。比如第四次北伐,张郃劝司马懿“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引用的就是《孙子兵法·军争篇》的内容。
张郃才是真正掌握《孙子兵法》精髓的儒将。马谡顶多是纸上谈兵,并没有运用到实践当中。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张郃见马谡采用居高临下、置之死地而后生。同样也用孙子兵法还击马谡。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善于用兵的人,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