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读史@却被历史遗忘的北宋大将郭进,和杨业齐名

_本文原题为:和杨业齐名 , 却被历史遗忘的北宋大将郭进
十二年读史@却被历史遗忘的北宋大将郭进,和杨业齐名
文章图片
文:十日(读史专栏作者)
北宋一朝的边关环境 , 总是不太安宁 。 尤其是前期 , 在北方不断受到来自辽和北汉的压力 。
而为了实现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 , 北宋就需要一批猛人替其驻守北疆 。 郭进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将星 。

郭进 , 出生于五代那个混乱的年代 , 书是读不上 , 只能习武了 。 好在他“骨骼惊奇” , 双臂孔武有力 , 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 而受当地民风熏染 , 他充满了豪侠之气 , 好结交同类 , 当然也容易逞强斗殴 。
此等作风 , 却为当时打工的富家小东家所不满 。 估计此主 , 心胸非常狭窄 , 所以一来二去之间竟萌生了对郭进的杀意 。 好在其母仁慈 , 偷偷将儿子的杀意透露给了郭进 , 才使他连夜逃亡 , 躲过了这一劫 。
所谓大难不死 , 必有后福 。 这一逃 , 就碰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贵人——刘知远 。 他很欣赏郭进的力气和身手 , 便留他在帐下当了侍卫 。 开元四年 , 刘知远趁契丹灭亡后晋 , 自立为王 , 建立了“后汉”政权 。 而当契丹因为占不住开封 , 准备撤退时 , 他又有了挥师入汴的打算 。
就在此时 , 郭进主动请缨 , 率一支奇兵率先出击 , 先行收复洛州 , 对抚定河北诸郡立下头功 。 也就凭此获得了刺史的官位 , 成了一员大将 。 到了汉少帝时 , 又获封磁州刺史 , 拥有了自己的一小块地盘 。
这位底层出身的武将 , 并没有因此变成一个暴发户 , 置民生为他之鱼肉 。 相反 , 早年的任侠之气仍在他身上激荡 。 他觉得既为父母官 , 就必要安民之生 。
于是他一方面严厉约束部属 , 并戮力剿匪 , 一举扫清其所辖范围内的盗贼 。 另一方面又极为关心民生 , 甚至还有一点超前的环保意识 , 提倡植树改变环境 。
这些举动都让老百姓感动不已 。 当地父老千余人等不顾辛劳赶往京城 , 想请朝廷为其善行立碑纪念 。 这在传统社会 , 近乎是最高的一种荣誉象征 。

而郭进真正得意的时期 , 则得益于他遇到的第二位贵人——宋太祖赵匡胤 。
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位既有义气又很聪明的皇帝 , 所以在开国功臣的问题上 , 没有搞成两百年后朱同学那个血流成河的惨状 , 而是留下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美谈 。
在美谈的背后 , 是武装力量的保留 , 使得其在边疆地区保有足够的战斗力 。
对郭进这种边疆大员 , 太祖保持了一种大度 。 他给了他们充足的自由 , 从不轻易干涉 , 完全尊重他们的决定 。
郭进是一个治军极严的人 , 宋史本传记录:“进有才干 , 轻财好施 , 然性喜杀 , 士卒小违令 , 必置于死 。 ”
但这个“性喜杀”其实是被逼出来的 。 一方面 , 是当时的兵员素质不高 , 兵油子 , 为非作歹之人有一大堆 , 稍加放松 , 就不知会成什么样了 。 另一方面 , 古语有云 , “慈不掌兵” , 稍加放松 , 那在战场上拼到关键时刻 , 就难免稀松落败 。
所以 , 郭进当然不是杀人狂魔 , 他只是善于治军 , 对一切士卒一视同仁 。
一次 , 太祖派身边心爱的近卫御马直中的三十人到郭进身边助阵 。 但估计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规模的刀剑入肉 , 血流成河的场景 。 这些武艺非凡的军人竟然临阵退缩 。
而郭进则立刻毫不客气的以军法从事 , 一口气就砍了十几人 。 皇帝听说后 , 非但没有责怪他 , 而是密旨于他:“杀得好 。 此辈自持亲卫 , 骄踞不听军令 , 死有余辜!”
皇帝如此明理又信任他 , 郭进又如何能不感动?这位重义大将自是舍命相报 。 在他驻守西山 , 负责太行山一带军事要务的十八年里 , 他屡立军功:乾德元年 , 他与大将军王全斌等率军攻取北汉乐平县 , 俘敌千人 。 不久北汉引契丹猛攻乐平 , 他带兵解围 , 三战三胜 , 击退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