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书会】只因名气太大,朱元璋为什么对这位退休的功勋老臣赶尽杀绝( 三 )


宋濂老老实实的回答 , 这时的朱元璋才笑着表态 , 我是相信你的 , 你不会欺骗我的 。
朱元璋有一次召集群臣问谁忠谁奸 , 宋濂挑自己认为正直善良的大臣进行推举 , 说道:
善者与臣友 , 臣知之;其不善者 , 不能知也 。
正直善良的大臣都是我的朋友 , 我都是知道的 , 而其他人我都不知道了 。
当时有位叫茹太素的主事 , 上了一封万言书 , 不知道朱元璋看了没看就大怒 , 同时好事的人便指着这万言书说是诽谤 。
朱元璋转而问宋濂 , 宋濂答道:
彼尽忠于陛下耳 , 陛下方开言路 , 恶可深罪 。
朱元璋才意识自己就没看 , 才仔细看了一遍 , 其中有很多可以采纳的意见 , 这时的朱元璋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 , 召集群臣怪罪他们没有尽到职责 , 夸奖如果不是景濂 , 差点害了敢于说真话的人 。
对于这样忠心耿耿、规规矩矩的臣下 , 朱元璋自然是满意的 , 当着群臣的面 , 夸奖宋濂:
朕闻太上为圣 , 其次为贤 , 其次为君子 。 宋景濂事朕十九年 , 未尝有一言之伪 , 诮一人之短 , 始终无二 , 非止君子 , 抑可谓贤矣 。 ”
给了宋濂很高的评价 。
【小白书会】只因名气太大,朱元璋为什么对这位退休的功勋老臣赶尽杀绝
文章图片
来源于网络
洪武九年 , 任命为学士承旨知制诰 , 还是跟原来一样 , 兼任赞善大夫 。
洪武十年 , 六十八岁的宋濂向朱元璋递交了退休申请书 , 准备告老还乡 , 朱元璋赏赐了宋濂《御制文集》和一些绮帛 , 告诫他好好活着 , 保存这匹绮帛三十二年 , 等到一百岁的时候 , 制作一身百岁衣服 。 此时的朱元璋貌似对这位老臣给予了无上的光荣和应有的体面 , 让其荣归故里 。
事情来得太突然 , 旦夕祸福之间 。 朱元璋慢慢酝酿的清洗功臣的运动开始实施 , 借胡惟庸案大肆捕杀功臣 , 这个退休以后老老实实、规规矩矩 , 一辈子谨慎安分的宋濂亦未能幸免 , 受长孙牵连 , 病死在发配的路上 。
明史记载 , 宋濂的名声在外 , 士大夫登门造访 , 接踵而至 , 络绎不绝 。 连外国的使节都知晓其名 , 多次专程询问宋先生身体是否健康 。 当时的高丽、安南、日本等国家争相购买宋濂的文集 , 四方士大夫学者直接称呼宋濂为“太史公” , 宋濂成就斐然 , 影响非常大 。 虽然自己谨小慎微 , 难免架不住树大招风 , 或许正是因为名声太大了 , 让朱元璋有所不安 , 才有了朱元璋的刻薄寡恩吧!
宋濂长得健硕魁梧 , 美须髯 , 号称能在一粒黍米上写字 。
从少到老 , 没有一天离开书卷 , 做到了真真的手不释卷 , 所学无所不通 , 无所不知 , 成就一代大儒风范 。 其文或质朴厚重 , 简洁飘逸 , 或雍容典雅 , 意境高深 。 在蒙元与汉文化交替的时代 , 宋濂对传统汉文化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可谓功不可没 。 从大明的国子监教育 , 到大明的国家图书馆 , 以及大明的科举制度都是亲自主持参与 , 虽有其他许多诟病和不足的地方 , 但是在宋濂的主持下 , 开创的大明科举制度降低了门槛 , 为后世更多的底层读书人开辟了一条道路 , 功在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