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历史V』把76个至暗日夜抛在身后,黄鹤楼下东逝水


『疯狂历史V』把76个至暗日夜抛在身后,黄鹤楼下东逝水
文章图片
1927年 , 武昌城开始拆除始建于明朝的城墙 , 只保留了有历史意义的起义门一小段 。 这一年的二月 , 润之从长沙来到武昌 , 跟杨开慧和两个儿子一家人住在都府堤41号 。 润之后来回忆 , 当时“心情苍凉 , 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 于是登蛇山而赋诗《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 沉沉一线穿南北 。 烟雨莽苍苍 , 龟蛇锁大江 。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 把酒酹滔滔 , 心潮逐浪高 。
之所以说“黄鹤知何去” , 是因为当时的武昌实际上找不到一座名为黄鹤的楼 。 不仅当时没有 , 三十年后他在武汉写“才饮长江水 , 又食武昌鱼”的时候 , 也还是没有一座黄鹤楼 。
『疯狂历史V』把76个至暗日夜抛在身后,黄鹤楼下东逝水
文章图片
公元223年 , 蜀汉的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魂归九泉 , 东吴的孙权却在如今的武汉开始筑夏口城 。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 “(夏口)城西临大江 , 江南角因矶为楼 , 名黄鹤楼 。 ”但此时建在黄鹄矶上的这一座黄鹤楼 , 其实是一座军用瞭望塔 , 建造目的不过是为了战争 。
东吴的瞭望塔再高 , 也挡不住晋军的楼船 。 三国烽烟时期用于瞭望戍守的军用建筑 , 到了三国归一的晋朝已失去效用 , 逐渐演变成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休闲之楼 。 南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 , 计算圆周率的祖冲之在闲暇之余 , 撰成一部志怪小说《述异记》 。 文中讲述江陵人荀环在黄鹤楼遇见仙人并与之交谈 。 这是有文字记载以来 , 黄鹤楼之名首次见于文字记载 。
『疯狂历史V』把76个至暗日夜抛在身后,黄鹤楼下东逝水
文章图片
到了唐朝 , 黄鹤楼已是当地的名胜 。 出身博陵崔氏的汴州人崔颢来此游览 , 留下一首《黄鹤楼》 , 被后人评为“唐人七律第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
唐朝是天才诗人辈出的年代 , 但即便才华如李白、缜密如杜甫 , 也没有一首七律能越过崔颢去 。 据说李白曾为此诗而搁笔 , “眼前好景道不得 , 崔颢题诗在上头” 。
『疯狂历史V』把76个至暗日夜抛在身后,黄鹤楼下东逝水
文章图片
虽然李白不再尝试在写黄鹤楼上超越崔颢 , 但并不等于他从此绝口不提这一处名胜——相反他念兹在兹 , 一有空就要写首关于黄鹤楼的诗 。 公元730年 , 他得知年长十二岁的好友孟浩然要去广陵(江苏扬州) , 于是就约孟浩然在此相会 。 当孟浩然乘舟东下时 , 送行的李白写下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近三十年后 , 两鬓苍苍的李白被流放夜郎途径武昌 , 又触景生情地写下《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 , 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 , 江城五月落梅花 。
李白一生留下16首提及黄鹤楼的诗作 , 古往今来堪称最忠实的粉丝 。 自从崔颢和李白之后 , 黄鹤楼就此名动天下 , 一时盛名无双 。
『疯狂历史V』把76个至暗日夜抛在身后,黄鹤楼下东逝水
文章图片
虽然因为诗歌传世而人人皆知 , 但崔颢和李白所登临的黄鹤楼 , 仍然只是城墙的一部分 。 李白离世六十余年后 , 时任武昌军节度使、之后的大唐名相牛僧孺对城垣进行大规模改建 。 改建过后 , 黄鹤楼从此与城垣分离 , 成为独立的景观建筑 。
前来黄鹤楼登临怀古的名人络绎不绝 。 自从收复襄阳六郡以来 , 南宋名将岳飞的大本营便在当时的鄂州如今的武汉 。 公元1138年 , 35岁的名将岳飞“还军鄂州” , 文才不输武略的他 , 写下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叹江山如故 , 千村寥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