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说历史#而不是隋太祖?难道他还不够资格吗?,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杨坚作为隋朝开国皇帝的身份绝对是不容置疑的 , 那么他为什么会叫隋文帝呢?而不是太祖呢?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我们一定要了解两次词 , 那就是“谥号”和“庙号” 。
#吉祥说历史#而不是隋太祖?难道他还不够资格吗?,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
文章图片
谥号就是古时候人们对死去的皇族、诸侯、大臣等地位很高的人 , 根据其生平的事迹进行总结 , 然后给出或褒或贬或恶或同情的称号 , 简单的说就是盖棺定论 。 谥号制度起源于商朝 , 却成于周朝 , 现在大家所认同的是在西周的恭王或懿王时期谥号制度被制度化 , 后在秦始皇时期由于始皇帝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以下犯上的意思所以就在它废除掉了 , 后在西汉时期 , 又被重新恢复 , 直至清朝灭亡才正式消失 。 谥号往往有一到两个字组成(当然仅限于唐朝之前 , 在唐朝之后皇帝的谥号就越来越长 , 比如清朝皇帝的谥号就多达二十二字) , 有褒平恶之分 , 比如文、武、明、睿和庄等这些就是褒谥 , 惠、献等这些就是平谥 , 而炀、灵、厉这些就是恶谥 , 可以说基本上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谥号都离不开这些 , 当然唯独就一个例外 , 那就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孙权 , 他的谥号却是大 , 是为大帝 , 而这谥号也是独一无二的 , 除了孙权无人用过 。
#吉祥说历史#而不是隋太祖?难道他还不够资格吗?,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
文章图片
而庙号不同于谥号 , 在古代谥号是地位高的人都可以用 , 而庙号却只能用于皇帝 , 它是用于皇帝在皇族家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 而一旦皇帝有了庙号 , 那就意味着这位皇帝就有着属于自己的家庙 , 将单独被供奉在庙宇中 , 但是如果皇帝没有庙号则虽也会建立家庙 , 但是在数代之后就会被毁掉 , 然后这位皇帝的灵位则会被移到太庙与其他的先祖一起被后人供奉 , 当然这种做法只在两汉盛行 , 后来随着庙号的滥用 , 基本所有的帝王都被合于一处祭祀 , 仅留下开国君主单独祭祀 。 庙号同谥号都起源商朝 , 但是在周朝的时候周王室只保留下了谥号 , 却抛弃了庙号 , 所以在看周朝皇帝的时候 , 我们都会发现周朝皇帝是没有庙号的 。 而庙号被起用的时候同样是在西汉时期 , 但是在两汉庙号的使用却不同于谥号 , 在当时两汉的皇帝每个人都有谥号 , 但很多皇帝都没有庙号 , 终两汉有庙号的皇帝就只有七位 , 即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世祖刘秀、显宗刘庄和肃宗刘炟 , 而两汉其余的十九位皇帝都无庙号 , 当然其中曾经也有几位皇帝有庙号 , 比如穆宗刘肇、恭宗刘祜和敬宗刘保等 , 但是最后都因功绩不足被相继取消庙号 , 可以想象在两汉非有大功于社稷的皇帝基本都很难有庙号 ,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西汉对于庙号的使用是非常严谨的 。
#吉祥说历史#而不是隋太祖?难道他还不够资格吗?,杨坚为什么叫隋文帝
文章图片
同时在当时对于“祖”和“宗”的使用 , 两汉也是极其严格 , 除了开国皇帝能称祖 , 比如太祖、高祖、烈祖等 , 其他的后继之君都只能为“宗” , 比如太宗、太宗和中宗等 。 但是到了三国时期 , 随着魏国对自家帝王 , 除了被废的都赐予庙号 , 且都使用了“祖” , 自此庙号和“祖”开始被逐渐滥用 , 而到十六国时期 , 连后赵、前燕和西秦这等小国都开始为自家的帝王用上庙号 , 甚至都称“祖” , 比如后赵高祖石勒、西秦太祖乞伏炽磐等等 , 自此庙号开始被大规模滥用 。 此外 , 其实我们要了解一个皇帝大概是怎么样的 , 其实看他庙号就知道了 , 比如一般叫太祖和高祖的都是开国皇帝 , 太宗一般都是将国家带入盛世的皇帝 , 兴宗、成宗、显宗一般指的是守成之君 , 高宗一般都是指的将国家有盛带到衰的海底 , 哀宗、思宗则一般用于那些本不该是亡国之君的皇帝 。 当然这些都是个大概 , 由于庙号都是人取的 , 所以并不能一概而论 , 也有夸大的意思 , 比如南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 , 他的庙号就是太祖 , 但是他并不是开国皇帝 , 所以庙号也并不是全都是真正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