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更大淡水湖变成老二 洞庭湖是中国第几大淡水湖

洞庭湖是我国主要的淡水湖,属于湿地资源(湿地是指具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一片浅水区,如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足6m的水域) 。洞庭湖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旅游、天气调节、蓄洪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
洞庭湖卫星地图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横跨岳阳、古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南县县市 。洞庭湖风光
洞庭湖的名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今君山)而得名 。夕阳下的洞庭湖
洞庭湖受长江松滋、太平、大内、条县之水,南、西与湘、资、沅、澧河及汨罗红豆博客等小支流相连,从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
洞庭湖面积变化图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调蓄湖泊,具有储存红豆博客的能力 。挽救了无数次长江洪水,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平安度过汛期 。但洞庭湖面积却从更高峰时的6000平方公里左右突然减少到今天的2600平方公里,退居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随着洞庭湖面积的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大大减弱 。
目前,中国更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面积4125平方公里 。
鄱阳湖卫星地图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如下:
1.洞庭湖区围垦
洞庭湖流域是我国人口密集区,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当地人只能向湖泊要耕地 。
湖泊围垦场景
从明朝、清朝到现在,对洞庭湖的围垦一直不断 。现在,在洞庭湖萎缩产生一系列影响后,人们意识到了围湖造田的危害 。2008年起,洞庭湖区开始实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湖,增加洞庭湖面积 。
2.入湖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 。
洞庭湖流域水系图
洞庭湖多条河流入湖,城陵矶只有一个出水口 。洪水长时间停蓄,大量泥沙淤积 。多年平均入湖泥沙1.335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来沙1.18亿立方米,占82.0%,泗水来沙2410万立方米,占18% 。而城陵矶的产量仅占入湖泥沙的25.1%,洞庭湖淤积的泥沙占入湖泥沙总量 。年均淤积量是鄱阳湖的十几倍 。
70年代以来,三口淤积居高不下,入湖水量减少 。然而,袁、李分洪道的天然洲土却大幅度增加,、七里湖各淤积2-4米,南洞庭湖以北淤积2米,东洞庭湖注入河口向东延伸,浮尾亭延伸至军山 。因此,西洞庭湖蓄洪可以消失,南洞庭湖南移,东洞庭湖向东侵蚀,调蓄效率趋于下降 。
长江上游的土壤侵蚀
关于泥沙淤积,洪都博客的重要原因是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所以,要减少进入洞庭湖的泥沙,还是要在河流上游覆盖植被,植树造林 。
【从中国更大淡水湖变成老二 洞庭湖是中国第几大淡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