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树:美丽“造型”背后大有学问( 二 )


斯科特·亨利式可增加葡萄藤的产量以及葡萄果实的白利糖度(Brix,用于描述葡萄含糖量的单位),但它成本较高,且非常耗费人力 。
7. 斯马特-戴森式(Smart-Dyson)
这是由澳大利亚的理查德·斯马特(Richard Smart)和美国的约翰·戴森(John Dyson)发明的栽培架式,广泛应用于美国、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产酒国 。这种方法与斯科特·亨利式类似,只不过是将主蔓短枝上抽出的新枝以向上和向下交替的方式绑缚在葡萄架上,形成两个树冠 。这些树冠之间通风良好,不易滋生病菌,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因此斯马特-戴森式也常用于采用有机种植的葡萄树 。
8. 日内瓦双帘式(Geneva Double Curtain)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州(New York State)的纳尔逊·肖利斯(Nelson Shaulis)发明了一种把葡萄树的新枝分成两帘且使其向下生长的日内瓦双帘式 。这种栽培架式能够给予葡萄充分的光照,使其不易受霜冻灾害的影响,还为机器采收留有足够的空间 。
9. 竖琴式(Lyre)
竖琴式虽由波尔多的阿兰·卡尔博诺(Alain Carbonneau)发明于上世纪80年代,但在新世界的葡萄酒产区更为常见 。和日内瓦双帘式相反,竖琴式的新枝是向上生长的,通气性和透光性俱佳,可预防霉菌滋生 。
10. 棚架式(Pergola)
棚架式在意大利、阿根廷和西班牙比较常见,是专为炎热干旱地区设计的栽培架式 。葡萄树的枝条沿着搭建好的高棚架生长,结出的葡萄果实高高悬挂于枝叶下,不仅避免了太阳直射,还不易被动物吃掉,只是手工采摘起来有些麻烦 。
除了以上几种栽培架式,葡萄园里还有篮筐式、T形和V形等各种各样的葡萄树造型等待大家去发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