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和京东哪个更靠谱 苏宁易购 京东( 二 )


自2015年以来,情况有所好转 。苏宁线上自营业务收入已分别突破400亿和600亿 。2016财年,苏宁线上自营收入占比42.2% 。
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 习惯养成,苏宁在移动端有所突破 。另一方面与苏宁和阿里的深度结盟有关(注:2015年8月,阿里出资283亿元成为苏宁第二大股东,苏宁以140亿元认购2780万股阿里股份) 。
2016年年报显示,“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坚持自营各类商品,2016年实现了与Suning.cn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全方位对接,销售额快速增长,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 。
张预见了零售业的未来,开始了电子商务的实践 。战胜国美后,苏宁“反马庄”,张决心破釜沉舟,带领苏宁“腾飞” 。
由于缺乏电商基因,苏宁线上推广缓慢,流量获取成本高,付出了巨大代价却未能如愿开启“放量模式” 。直到2016年,在与阿里结盟的背景下,线上收入占比终于超过40% 。
相比之下,采取“保守疗法”的国美2016年营收767亿,其中线上自营收入107亿,占比14% 。
2010年至今,苏宁营收从755亿增长到1486亿,增长96.8%,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11.9% 。特别是苏宁、国美的视听产品(彩电、DVD)完全停滞 。
回过头来看,苏宁“抢了一个跑”,否则其在电商领域的成就也能和国美媲美 。总体来说,“冲”的成本高是可以接受的 。
再论“网上网下同价”
如果门店保持高利润,即使线上业务增速不理想,作为货真价实的“电商概念绩优股”,苏宁市值也不会逊于顺丰(约3000亿元) 。
备受争议的“线上线下同价”是苏宁业绩大幅下滑的根本原因 。
苏宁当年的心态是:几块钱的菜你还得讨价还价 。普通人怎么可能在家用电器上多花几百呢?如果线下比线上贵,你迟早会死 。
回过头来看,苏宁2013年推出的“线上线下同价”有三个弊端 。
之一,时机太早 。
零售价格随渠道和消费场景不同而变化的现象比比皆是,KTV里的一款酒和超市里的一款酒价格一样,很奇怪 。
而且,从少数人的“探索”到 家电的广泛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至少三五年 。在此之前,叔叔阿姨们还是要看一看,摸一摸,问服务员很多问题,得到满意的答案后,才放心付钱 。苏宁急于与JD.COM PK,顺道拜访了老对手国美 。
第二,线上拖累线下 。
同一件物品在不同商家、不同城市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商家在同一城市不同商圈的门店价格也往往不一样 。
网上货比三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互联网上,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价格差异 。
本来苏宁可以用“电商”这个品牌和JD.COM PK,怎么做线下生意 。“苏宁”和“电商”可以在后台协同工作,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无需在前台强调 。随着线上的增长,线下的萎缩,我们会选择机会整合两者 。
虽然线上不可避免地被朋友“拉平”,但这部分收入只占20% 。只要保持线下利润,苏宁就立于不败之地 。
可惜“线上线下同价”放大了京东 。COM的压力四倍,导致整个公司陷入连年亏损(扣除非盈利) 。
第三,没有人支付店铺的运营成本 。
线上线下和朋友结盟,不仅牺牲了毛利率,线下门店的运营费用也不是谁承担的 。
以2016年为例,租赁费用、员工工资、店铺装修摊销、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能源费用及其他费用共计106亿元 。假设其中60%花在线下门店,40%花在物流系统,门店费用约为64亿元,占846亿线下营收的7.5% 。
不管规模多大,店面租金、人工、水电、折旧等线上费用 。必须支付,否则将无法避免损失 。
更大的变数:门店何去何从?
门店辛辛苦苦,一家一家开,苏宁很舍不得关 。
截至2016年底,苏宁的门店数量降至1510家,较2011年减少174家 。即使门店销售收入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关店的力度也很小 。
这几年流行一种说法:线上流量空的增长有限而且越来越贵,线下流量才是真正的宝库 。门店的客流非常优质,转化率非常高...但拥有1500+门店的苏宁,线下交易量很弱 。2016年交易额846亿,比2011年少20亿 。线下优质流量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即使线上业务(包括物流)达到JD.COM的水平,如果线下门店不能“物超所值”,苏宁的业绩也几乎不会改变 。
【苏宁和京东哪个更靠谱 苏宁易购 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