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贺晋年的职务资历,达到评上将的条件,为何最终授少将?( 二 )


首先 , 1955年授衔 , 贺晋年的军衔明显偏低 。 为什么这样说?
在东野 , 曾经担任过12个主力纵队司令员并参加授衔的将领中 , 只有3位被授予少将军衔 , 即钟伟、段苏权和贺晋年 。 但这三人中 , 贺晋年资历更老、授衔时的职务也更高:红军时期就曾担任军长 , 授衔前是副兵团级(钟、段是正军级) 。
在全军42位副兵团级干部中 , 共有41位授上将或中将(上将19人、中将22人) , 唯独贺晋年是少将 。 11纵改称48军时 , 军领导中 , 政委陈仁麒及副军长周仁杰、刘转连都是中将军衔 , 唯独贺晋年是少将 。
从“山头”角度 , 陕北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落脚点 , 上将中需要有陕北红军的代表 。 1955年授衔时 , 出自陕北红军、仍在军中任职且级别最高的 , 就是贺晋年 。 由他来代表陕北红军 , 应该是最合适的了 。 但事实是 , 上将军衔授给了阎红彦 。
阎红彦也出自陕北红军 , 但授衔时已不在军中任职 , 是四川省副省长 。
应当说 , 决定授衔的四大要素 , 即职务、资历、战功及“山头平衡”中 , 贺晋年都没有问题 , 结果授少将 。
【爱历史】贺晋年的职务资历,达到评上将的条件,为何最终授少将?
文章图片
这肯定是异常的 。 唯一的解释 , 是上述四大要素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 , 就是受“东北王”事件牵连 。 在那个年代 , 以高、贺之间的关系 , 不受牵连是不可能的 。 相比而言 , 贺晋年受到的影响还算是比较小的 。 当时“东北王”在东北局的所谓“五虎上将” , 即张秀山(副书记)、张明远(副书记)、郭峰(组织部长)、赵德尊(秘书长)、马洪(副秘书长)五人 , 全部大幅降职 , 到工厂当副厂长或农场当副场长 。
有文章说 , 最初评议只授贺晋年大校军衔 , 老帅们抱不平 , 找到主席 , 才得授少将 。 对此说法 , 笔者没有资料佐证 , 但感觉不合逻辑 。
【爱历史】贺晋年的职务资历,达到评上将的条件,为何最终授少将?】此外 , 贺晋年亲弟弟贺吉祥同时授少将军衔 , 一家同时两少将 , 令人称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