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其实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三星堆遗址最早发掘的2个祭祀坑时间上相当于商文化的殷墟时期,其中1号坑的掩埋时间略早于2号祭祀坑。
文章插图
然而,1号、2号祭祀坑所代表的只是三星堆的鼎盛期,整个三星堆遗址的范围则更广。三星堆文化的上限是新石器时期。也就是说若按照中原文化的时代划分,三星堆文化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延续至西周时期,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
根据史料记载,也就是《史记》与《华阳国志》相关记载可知,古蜀时期的几代蜀王,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蚕丛、柏灌(濩)、鱼凫及杜宇。到了开明(杜宇之后的蜀王)的时代,已经是属于巴蜀文化范畴。
文章插图
《华阳国志》:“有蜀侯蚕丛……,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
第一代蜀王:蚕丛
传说其纵目。三星堆的青铜纵目面具就或许与他有关。“有蜀侯蚕丛,其纵目。”《华阳国志》
并且“蜀”字的甲骨文的由来或许就与其有关。甲骨文的“蜀字”很像是一个吐丝的蚕。
【三星堆遗址到底属于中国历史的哪个朝代?】
文章插图
蜀字甲骨文集录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蜀,葵中虫也,从虫,两目像蜀头,中象其身蜎蜎。”《诗经》中又有:“蜎蜎者蠋,烝在桑野”的说法。蠋为野蚕。传说,黄帝的妻子螺祖在15岁时发明了养蚕的方法。二人的名字也都“从虫”。这就不能仅仅用巧合来解释了。
第二代蜀王:柏灌
关于柏灌的记载并不多。在李白的《蜀道难》中也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一点挺令人好奇的,这位柏灌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三代蜀王:鱼凫
文章插图
鱼凫就是鱼鹰。三星堆出土的鸟类青铜器,或许就是鱼凫的标志。
第四代蜀王:杜宇
杜宇又名“望帝”,就是“望帝春心托杜鹃”里的那位。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教民务农,但是后来似乎发生了某种变故,最终化作了杜鹃鸟。
关于这四位蜀王的记载似乎都有点过于荒诞了,将三星堆的出土物与之联系起来,多少有点牵强。但若按照考古学划分,三星堆遗址可划分为4个时期:
第一期:起步
距今4800-4000年,这个时期对应的是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
(这一期文化就相当于上面所说的“蚕丛”所处的时代)这个时期,中原的龙山文化发展正盛。而三星堆时期出土的多是小型磨制石器,也有璧、环、锥等小型玉制礼器出现。感觉相对中原文化有些落后。
第二期、第三期:鼎盛
距今4000-3200年,这两个时期对应的是夏、商文化
(这两个时期相当于“柏灌”与“鱼凫”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三星堆文化中发现的青铜器基本都是属于这两个时期。
第四期:衰退
文章插图
距今3200-2600年,对应中原文化的商末至春秋早中期。在古蜀国,这个时期成都的金沙遗址逐渐取代了三星堆遗址,成为了古蜀国的主要地区(杜宇所处的时代)。
若说古老的蜀国在其鼎盛时期(一般认为对应着鱼凫王时期)是否臣服于商王朝?
这点就很难说了。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过“蜀”。有“征蜀”,有“至蜀”,还有“蜀射三百”。从甲骨文中的模糊记载中我们似乎可以勾画出古蜀国与殷墟王朝的关系,古蜀国似乎并未向殷墟王朝臣服。并且,三星堆古蜀都邑面积达3.5平方公里,远比早期商朝都城大,商王又怎会准许这种明显的“僭越”行为。
据后来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武王伐纣,蜀与焉”。在周武王伐商纣王时,古蜀国曾参与帮助周王伐纣。因此,三星堆在商周时期所扮演的角色绝不会是一个臣服者。
因此,三星堆遗址的存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正如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如“满天星斗”一样,文化的演进并非是一条线,而是多元的,历经夏、商、周,最终在战国末期,秦始皇时彻底走向大一统。
- 遗址|罗马遗址出土谜样的面具,经过研究,发现罗马的戏剧和现代不一样
- 正定|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公布 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入选
- 智人|沂水跋山旧石器遗址,为何会改写东亚现代人类起源史
- 遗址|在元代遗址上种菜谁来管?
- 曹州堆绣|好品山东丨400年的传承技艺 曹州堆绣展现永恒之美
- 齐刀币|山东淄博 战国时期稷下学宫遗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 票数|四川稻城皮洛遗址、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入围!
- 考古新发现|河南黄山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
- 新闻记者|安徽省首家文化遗址检察工作站揭牌
- 孙庆伟|让大遗址成为社会共享的文明课堂(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