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媒体]教育战疫与博弈:2亿学生和20万机构线上迁徙以后……( 二 )


线下倒闭60% , 还是线上倒闭60%?支持线下倒闭观点的是松鼠AI的栗浩洋 , 支持线上倒闭观点的是精锐教育的张熙 。 很巧 , 松鼠是站队新教育做产品加盟 , 精锐是线下业务为主 , 如今开始向线上进攻 。
跟着潮流免费送课 , 还是关注盈利和服务?免费送课的有两种 , 一种是为了“公益捐赠+品牌宣传+获客引流”等众多利益 , 还有一种则是被迫跟风免费 , 拍脑袋决定的乌合之众 。
在《教培参考》看来 , 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多方力量在博弈 。 实事求是个好方法 , 大家能刷到的新闻讯息 , 大多都是立场和偏见罢了 。 教培机构的校长 , 最需要的是等突发事件中提升自己的心力和认知力 , 进而做出独立思考判断 。
众多学生家长 , 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选择 。
学校几月能够开学复课?三月、四月还是五月?选择免费的网课 , 还是选择收费的网课?疫情结束后 , 放心马上让孩子线下补习?在线教育的效果能达到线下面授的效果么?是更看重在线的便捷 , 还是更看重服务的体验?
诚然 , 无论是教培校长 , 还是学生家长 , 大家都在和供给方进行着心理博弈 。
心理博弈会比技术博弈更持久 , 也将对疫情后的教育培训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 比如 , 透支了机构和家长信任的在线教育 , 会失去更多的潜在客户 。 因为疫情而加速拥抱在线教育的机构和家长 , 也将进一步推动教育科技的发展 。
03
教学博弈:教培终将回归本质 , 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疫情点燃了在线教育 。 让更多教育行业以外的玩家加快了布局教育领域的脚步 , 也让更多教育公司下决心加大对技术的投入 。
除了上文提到的供给方的技术博弈和需求方的心理博弈 , 教育机构终将进行教学博弈 。 任何一家教培企业 , 本质都要为C端的学生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 , 都要回归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 。
俞敏洪认为 , 疫情对整个教育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
“第一 , 最大的影响是线上线下打通 , 大部分地面教育机构目前的自救办法只能是把课程搬到线上 , 疫情结束后地面教育还是会很兴旺地发展 。 第二 , 未来教育领域会出现五大类公司 , 地面教育公司、在线教育公司、平台类公司、技术类公司、内容类公司 。 ”
在《教培参考》看来 , 无论是OMO模式 , 还是五大类公司 , 疫情后每一家企业都要回归本质和常识 。
第一 , 无论是地面、在线还是OMO , 都要追求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 。
疫情后教培企业会形成三种模式 , 地面教育、在线教育、OMO教育 。 但无论哪一种模式 , 企业目的都是要追求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 。 比如 , 一些在线教育巨头推出免费课 , 它们是可以通过品牌溢价和续费转化弥补回来的 。 甚至赠课的大多是在线大班课 , 本身就边际成本极低 。 一些中小型在线教育企业 , 和一些转型线上的OMO企业 , 决不能拍脑袋跟着免费 。
第二 , 无论是教育企业 , 还是互联网企业 , 产品一定要基于教育场景 。
教育科技产品应该包含双重属性 , 一是学科的产品体验 , 二是互联网的产品体验 。 单一基因的产品 , 很难在教培领域走到最后 。 即使是技术的比拼 , 也必须是基于教育场景的技术比拼 。
举个例子 , 互联网企业的产品钉钉和教育企业的产品直播云 。 四川一家机构校长就最后选择了更懂教育场景的产品 , “直播云的家长旁听小程序功能就很适合我们家长 , 懂教育的技术人员也能针对教学场景中的问题 , 给出精细的解答 。 ”还有机构校长直接表示 , “会选择和学生互动强的技术产品” , “倾向于直播系统、Saas管理和教育内容能打通” 。
第三 , 教育是消费服务业 , 能让家长和学生持续买单的还是体验和效果 。
无论是在线授课 , 还是地面授课 , 任何教育企业都要先提供好的体验 , 进而保证好的效果 。 说得更直白些 , 要先让学生听进去 , 接着让学生听得懂 。 整体来看 , 地面授课在体验上更加有仪式感和学习氛围 。 但并非所有的地面就比在线的体验要好 , 如今很多在线教学通过游戏化、互动化、社区化 , 甚至实现了比地面更好的学习体验 。 最后效果不必多说 , 没有效果 , 一切都是白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