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建筑三大特征 哥特式建筑特点

哥特式建筑特征(哥特式建筑的三大特征)
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称为“科学的殿堂” 。这里有之一批科学记录的恐龙化石 , 还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渡渡鸟标本 , 但让人感叹的不仅仅是它的收藏 , 它的建筑本身就是科学精神的象征——它建于1855年至1860年之间 , 是建筑师本杰明·伍德沃德(BenjaminWoodward)、拉斐尔前派的顶级艺术家和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合作的成果 。在最近出版的新书《科学的圣殿:拉斐尔前派和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 通过解释博物馆建造的历史和100多幅精美的图片 , JohnHolmes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关于博物馆建筑和设计的艺术之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座“科学圣殿”是如何通过它的每一个纹理向人们传达自然的知识的 。
由特殊岩石样品制成的柱子
博物馆本身是哥特式文艺复兴的标志 。从建筑史的角度来看 , 它在当时正是“新古典主义”和“哥特式复兴”风格争论的焦点 。有意思的是 , “古典主义”显然符合科学博物馆的“气质”——它对秩序的追求 , 它追溯到古希腊的思想支撑 , 显然符合当时的启蒙理念和科学精神 , 但为什么“哥特式”的宗教风格最终胜出?原因有三:之一 , 哥特式建筑总是用动植物作为装饰 , 这非常符合自然博物馆的定位;其次 , “古典主义”强调对称 , 但不利于学科建设 , 因为它阻碍了不同学科根据自身特点使用空;最后 , “哥特”更符合牛津作为教会学校的传统和当时“自然科学”的主流观点——其目的是揭示造物主的力量 , 自然是“上帝自己的博物馆” 。
然而 , 在宗教的“外衣”下 , 这座博物馆的装饰设计却凝聚了当时人类探索自然的全部智慧 , 是前拉斐尔派根据对自然的仔细观察和既定的科学原理所塑造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独特的“风景”:拱门上的天使 , 一手拿着圣经 , 另一手拿着显示细胞分裂的圆盘——细胞学说是当时更先进的科学 , 直到博物馆建成的20多年后 , 显微镜技术的进步才让科学家之一次看到细胞 。
拱门上的天使拿着细胞分裂的圆盘 。
【哥特式建筑三大特征 哥特式建筑特点】“不是通过展品本身 , 而是通过建造它的艺术 , 向人们展示自然历史 。”怀着这样的初衷 , 在这座博物馆里 , 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们“携手”试图创造出一个非凡的自然世界“模型”——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支撑中庭的柱子 , 每根柱子都由特殊的岩石样本制成 , 它们共同构成了不列颠群岛的地质学百科全书 。当时它们被用来教授地质学 , 今天牛津大学的教授们仍在使用它们 。
这个博物馆也展示了当时艺术家所理解的“科学家精神” 。一楼展示的科学家雕塑是博物馆的另一个地标 , 被称为科学家的“先贤祠” 。这些雕塑共同构成了世界上更好的拉斐尔前派雕塑收藏 。这些科学家被赋予了一种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态感”——弗朗西斯·培根的手势表明他正在进行论证;卡尔·林奈正在收集样本;伽利略不是拿着望远镜 , 而是发明了望远镜...这些雕像告诉我们 , 想象力是科学家最伟大的品质 。
一个有“动感”的科学家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