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首发 | 四剑客组建轻舟智航,获数千万美元融资,打造L4自动驾驶量产方案


#无人驾驶#首发 | 四剑客组建轻舟智航,获数千万美元融资,打造L4自动驾驶量产方案
本文插图
又有自动驾驶新创公司谈妥融资了 , 这次是Waymo出身、成立一年的轻舟智航 。
近日 , 无人驾驶公司轻舟智航正式对外确认已获得数千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 , 本轮投资由IDG资本、元璟资本、Tide Capital联合进行 。
据雷锋网了解 , 新一轮融资主要用于两方面:通过完善大量的工具链以及仿真测试环境 , 建立起无人驾驶技术的“自动化规模生产的工厂”;基于这个“造火箭”、“自动化规模生产”的技术路径 , 与合作伙伴一起逐步推动国内外某些场景的测试及试运营 。
轻舟智航于2019年成立于硅谷 , 成立不到5个月便获得了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并开始开展公开道路测试 , 目前公司已在美国硅谷、中国北京、深圳、苏州等多个城市都设有办公室 , 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0% , 硕博占比接近90% 。
自动驾驶是一个万亿美金的市场 , 但同时也伴随了许多未知和风险 。 他们能否追赶目前的行业进程?到底还需要多少时间?他们拥有多少资源?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 这些问题对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一项庞大、艰难的任务 , 即便是由自动驾驶领域明星人物组建的团队也是如此 。
那么 ,成立刚满一年的轻舟智航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出身Waymo的自动驾驶中坚力量创业 「轻快 , 高效 , 我们希望在自动驾驶这条路上成为务实团队 。 」轻舟智航创始人兼 CEO 于骞这样解释「轻舟智航」的含义 。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轻舟智航希望成为中国最强的L4全栈覆盖自动驾驶团队 。
尽管这家公司正式成立刚满1年 , 但如果我们了解四位创始人的背景 , 就能发现这家富有潜力的初创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所处的位置 。
轻舟智航四位联合创始人于骞、汪堃 、侯聪、大方 , 都曾在Waymo就职 , 有着丰富的自动驾驶实战经验 , 并都是自动驾驶研发的中坚力量 。
于骞是南加州大学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方向博士 , 曾就职于Google街景组关键项目技术负责人 , 曾在Waymo担任感知关键模块的机器学习算法研发Tech Lead 。
侯聪为佐治亚理工博士 , 曾就职于Waymo Perception Team , 负责感知系统整体开发与优化 , 感知系统的骨干力量 , 拥有10多年相关工作经验 。
大方哥伦比亚大学计算几何/物理仿真方向博士 , 精通无人车路径决策、规划 , 曾就职于Waymo Motion Planning Team , 负责运动规划关键模块 。
汪堃毕业于北大 , 是Google中国直接入职Waymo第一人 , 曾就职于Waymo Simulation Team , 负责仿真系统和系统架构 。
2019年3月 , 他们从Waymo、特斯拉、Uber ATG、福特、英伟达、Facebook等世界顶级自动驾驶公司和科技公司 , 组建了轻舟智航核心团队 。
目前 , 这家初创公司获得了来自IDG资本、元璟资本、Tide Capital等机构数千万美元的天的种子轮融资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自动驾驶领域 , 小马智行PonyAI、禾多科技、以及硅谷Zoox也得到了IDG投资 。
「核心团队来自国际一线自动驾驶大厂 , 成员之间高度互补 。 」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告诉雷锋网新智驾 。
在他看来 , 整个团队在感知、规划、决策和仿真等领域上拥有深厚积累和实战经验 , 实现了全栈覆盖 。 公司在成立以来利用先进的技术选型实现了更高的的人员效率和资本效率 , 并基于丰富行业经验确定他们的技术选型:建立“自动化规模生产的工厂”
自动化规模生产工厂的技术路径 大规模智能仿真系统及可自主学习决策规划框架的技术路径 , 正是无人驾驶公司轻舟智航的核心优势 。
按照于骞的说法 , 借助大规模智能仿真系统和可自主学习决策规划框架 , 降低测试成本 , 提升开发效率 , 保证解决方案的可拓展性 。
他比喻这种独特的技术路径是建立“自动化规模生产的工厂”:“相比传统的‘造梯子’路径 , 更像是在‘造火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