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盗窃朝鲜战争战利品戴维斯手枪的清室后裔金宪英面对警察审问

1961年 , 盗窃朝鲜战争战利品“戴维斯手枪”的清室后裔金宪英面对警察审问 , 恬不知耻地表示:“将来美国人来了 , 我甘愿当‘洋奴’ , 那时我就能飞黄腾达了 。”
1950年 , 我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张积惠在与美军“空中拼刺刀”时 , 一举击落了美军“二战”功勋飞行员戴维斯的战机 , 使其机毁人亡 , 让不可一世的美国空军颜面扫地 。
而戴维斯身亡时佩戴的手枪自然就成了我军的战利品 , 由于主人身份的特殊性 , 这把手枪被贴上了特殊的政治标签 , 送到了国内博物馆 , 供国人参观 。可谁承想 , 其竟然在八年后的一次展出时不翼而飞 。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 , 深感事态严重 , 这把“戴维斯手枪”的丢失很可能不是简单的盗窃案 , 其背后的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 因而立即联系了解放军总政部展开联合调查 。
【1961年,盗窃朝鲜战争战利品戴维斯手枪的清室后裔金宪英面对警察审问】经过对展出时现场情况的复盘 , 侦破组得出两个方向:可能是哪个“熊孩子”出于好奇给拿走了 。另一种可能就是有政治目的的人有意为之 。毕竟这把枪的堂而皇之的展出 , 无疑是持久地打美国人的脸 。
侦破组双管齐下 , 一面核查参观者名单 , 派出大量警员挨家挨户走访 。另一面对旅店和车站展开布控 , 排查一切管制分子、政治可疑分子 。
可折腾了一个多月 , 打草搂兔子 , 是得到了不少意外的收获 。可关于“戴维斯手枪”的蛛丝马迹却一无所获 。最终 , 侦破组中止了大张旗鼓的调查 , 
转眼三年过去 , 北京公安局的档案室中 , 有关“戴维斯手枪被窃案”的卷宗上仍然写着两个触目惊心的大字“未破” 。此前参与案件的干警们对此耿耿于怀 , 仍在不遗余力的寻找线索 。
这年的四月 , 北京东城区发生一起反动传单案件 。该区胡同的电线杆上、墙上、门上、厕所里多处多次被张贴署名“反共同盟会”的宣传单 , 单子的内容恶毒无耻 , 蛊惑人心 。
经过对传单的分布点分析 , 干警们推测案犯很可能就住在附近 , 因而在居委会的协助下 , 开始了守株待兔 。而几天的蹲守下来 , 总会有一个人在案发后第一时间去居委会提供线索 。这不免引起了干警们的怀疑:为何一案发他就知道?
因而 , 干警们开始密切监视起这位热心群众的行踪 。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晚上 , 这人鬼鬼祟祟从家里出来 , 朝四周望了望之后 , 就窜进了附近的胡同里 。而不一会儿 , 胡同里又出现了牛皮癣似的传单 。
而同样 , 他又到居委会报案 。而这一次把一切看在眼里的干警们没有被他贼喊捉贼、混淆视听的诡计欺骗 , 果断逮捕了他 。经查 , 这人名叫金宪英 , 祖上姓爱新觉罗 , 是满清皇族后裔 。其平日里游手好闲 , 劣迹斑斑 。
经过对其住宅的搜查 , 不出所料的发现了大量反动传单底稿 。而喜出望外的是 , 还搜查到一些锈迹斑斑的手枪零件 。这引起了一位曾参与失枪案的干警的注意 , 他敏锐地觉察到这很有可能就是丢失的“戴维斯手枪” 。
铁证如山 , 金宪英对自己张贴反动传单的事情供认不讳 。可对于枪支零件的来源他却支支吾吾、避重就轻 , 一直试图隐瞒什么 。而他自相矛盾的谎言 , 让干警三言两语就给驳斥的哑口无言 , 最终老老实实交代了偷枪的事实 。
金宪英之所以会铤而走险 , 盗窃“戴维斯手枪” , 这离不开他二伯父金月波的悉心教导 。在建国前 , 金月波曾担任过美国驻华使馆工作 。在与洋主子接触的过程中 , 他被美国人施舍的小恩小惠收买 , 一直对洋主子感激涕零 。
金宪英从小在金月波家长大 , 耳濡目染之下 , 他也忘记民族肤色 , 把美国人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救世主 。在解放前 , 他的吃穿用度全部买美国货 , 把自己当“精神美国人 。
新中国成立后 , 很多美国货买不到后 , 他就偷偷在家听“美国之音”的广播 , 寻找心灵的慰藉 。而这几年恰逢我国的三年困难时期 , 好逸恶劳的他不思勤劳致富 , 反而把自己的一切不如意全部怪罪到国家制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