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蓝田县吕氏家族墓考古发掘获得2010年全国十大发现之一,其发掘报告蓝田

【陕西西安蓝田县吕氏家族墓考古发掘获得2010年全国十大发现之一,其发掘报告蓝田】陕西西安蓝田县吕氏家族墓考古发掘获得2010年全国十大发现之一,其发掘报告《蓝田吕氏家族墓墓园》2018年9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
一 墓园埋葬情况
最早礼葬入园的是吕大临的祖父吕通,时间不详,其亡于1038年,考古编号M5 。吕大临父亲吕蕡(fen)1071年入葬,母1061最晚埋葬在这里,合葬墓,M17 。最后埋在这里的是吕大圭,吕英嫡长子 。政和七年(1117)卒并葬于蓝田太尉塬 。
M1,吕大雅(父吕英)与妻贾氏,徽宗大观四年(1109)66岁卒,次年葬蓝田太尉塬 。1082年妻32岁卒 。
M2吕大临哲宗八年(1093年),卒,同年入葬,吕蕡第五子 。
M3.吕大防,吕蕡二子,疑大观回迁,衣冠冢 。
M4. 吕景山,吕大防嫡长子 。
M5吕省山妻,吕大雅次子 。
M6吕仲山妻,夫仲山,吕大雅嫡长子 。
M7.吕嫣,吕景山嫡生第四女 。
M8吕通,卒于1002年,1061迁骊山,1074迁太尉塬 。
M9吕英与妻王氏 。吕通嫡长子 。熙宁七年(1107)
M12.吕大圭(父,吕英)与妻张氏 。政和七年86岁卒,葬太尉塬 。
M14吕大受(父吕蕡),1062年,25岁卒,始葬骊山西塬,1974年迁葬蓝田太尉塬 。
M15马氏,吕蕡妾,吕大钧乳母 。1075年,63—70岁卒,葬太尉塬 。
M16吕大章(父吕英/次子) ,治平四年(1067)卒,1074迁葬太尉塬 。
M17吕蕡与妻方氏,吕大临,嫡母 。吕蕡75岁卒同年,1074年葬蓝田太尉塬,方氏1045年卒,1074年由骊山西塬迁葬太尉塬 。
M20吕大忠(吕蕡长子)与前妻姚氏继妻樊氏合葬墓 。1110年,76岁卒同年入葬蓝田太尉塬 。姚氏1945年卒葬骊山西塬祖莹,1096年迁葬太尉塬 。1095年樊氏59岁卒,1096年葬蓝田太尉塬,姚氏迁葬,
M22吕大钧(吕蕡三子),前妻马氏,后妻种氏 。大钧1082年52岁卒,与马氏同时葬蓝田太尉塬 。1055年马氏23岁卒,种氏1112年73岁卒 。
M25吕锡山(父吕大忠,母樊氏)前妻侯氏继妻齐氏 。1103年侯氏22岁卒,1109年齐氏25岁卒 。
M26吕义山(父吕大钧)与妻,1102年49岁卒,葬太尉塬 。妻,不详
M28吕大观(吕蕡第六子),1072年29岁卒,先葬骊山西塬,1074(熙宁齐年)迁葬太尉塬 。
M29吕至山(吕大观长子),政和元年(1111)卒 。与妻合葬,妻不详 。
第一辈:吕通. 1002年37岁卒妻张氏1038年64岁卒 。先葬河南新乡,1061年葬骊山西塬,1074年迁葬太尉塬,为第一个葬于此地的人 。
第二辈:吕英,吕蕡
第三辈:吕大圭,大字辈掌门人(排行第4),吕大章5,吕大雅9;吕大忠1,吕大防2,吕大钧3,吕大爱6,吕大临7,吕大观8
第四辈:吕景山,吕仲山,吕省山(大雅次子大临继子),吕义山(大钧嫡长子),吕锡山(大忠嫡长子)
第五辈:吕嫣,
二,墓主后代现况调查
蓝田吕氏家谱已毁于“文革”,现族内吕大防遗脉长者吕相波说原家谱记载
吕大防因贬官流放客死他乡,后经兄吕大忠恳请得返原籍安葬,但返回故里下葬祖茔的仅是衣冠而非骨骸,且因是戴罪之身丧事从简不便铭刻,所以墓内未见志铭 。此说法与考古发掘结果完全吻合,所以M3吕大防墓墓室空置全是政治原因 。作为北宋蓝田“大”字辈成员中最具影响、哲宗宰相吕大防究竟葬身何处?《宋史吕大防传》只记载其流放途中病故于虔州信丰大庾岭下,据现蓝田吕氏后人吕晓义叙述:20世纪80年代忽有来自广东省澄海县东林村村民吕崇贤找到此地寻根,自称为吕大防长子吕景山后裔,现定居之东林村尚遗留宋代吕氏祠堂遗址,村东南石鼓山东麓有大片吕氏墓园,居首位者即吕大防墓葬,现存吕氏族人皆奉吕大防嫡长子吕景山为先祖,并持有家谱为证 。正是家谱中“吕氏渭水堂”字样引导他千里迢迢、几经辗转找到陕西蓝田乔村吕大防故乡,从此时隔千年、地处南北的两群吕氏后人终于握手相认 。而他们的相聚为了解寻觅吕大防实际葬所及蓝田吕氏嫡系发展延续脉络提供了重要线索 。
为确定吕大防墓存在的真实性,考古专家又进行墓主历史调查 。
调查人员:张蕴、刘思晢、卫峰、王久刚、任强民、郑文彬 。
吕大防任宰相期间定居开封,《宋史》载,宣仁太后崩,封山陵使,复命后使便其乡社,人辞,哲宗曰“卿暂归故乡,行即召矣 。”自此始“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分司南京,居郢州 。言者又以修神宗实录直书其事为诬诋,